【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诗歌也有浓厚的兴趣,这节课,主要引导他们来学,来说,来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意。
3、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2、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新课
1、揭题
在我国诗歌发展的最辉煌的唐朝,有这样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忧国忧民,心系苍生,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是谁呢?
回顾旧知: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他的诗多是沉郁忧愁的,大都是关于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的,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但是就在他诸多沉郁的诗词中有一首却被诗论家极力推崇称赞的“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解题
齐读课题。理解诗题。
3、了解写作背景。
诗人在什么地方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诗人怎么会在四川呢?在这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请看大屏幕,借助一段文字作个简单的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特别正音涕、子、裳、还、即。
初闻涕泪满衣裳,在这首诗里应该读chang,古人上为衣,下为裳(cháng),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诗读一遍。
2、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三、再现生活,体验感悟
1、古诗读了几遍,你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诗中哪个词直接告诉了你?(板书:喜欲狂)
2、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到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读一读,圈一圈,画一画。
交流、品析——
(1)品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 一带,是叛军的老巢。两个地名,表明相隔数千里之远
忽传:表明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
涕:流出的泪,让狂喜倾泻而下。尽写悲喜交加,酸甜共涌之态。这是什么样的泪?(激动、高兴)请你带着这种情绪读一读。
(2)品读“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妻子孩子。
漫卷:胡乱地卷随便卷起。
漫卷:(CAI:理解漫)杜甫可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呀,可今天却——漫卷诗书。透过一个“漫”字,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是何等的高兴啊!
愁何在: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妻子和孩子曾经有怎样的忧愁?八年战争中杜甫一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能想象吗?(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贫困流离而愁,为生命时常受到威胁而愁)杜甫曾经写过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而此时听到这个消息,孩子会怎样呢?
想象说话:
杜甫转看看妻儿说:——妻子一扫愁云说:——孩子天真的拉着爸爸的衣角说:——
是啊,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怎不让诗人“喜欲狂”!个别读、齐读。
指导朗读:孩子们在此之前,他们在忧愁,在担心,现在这些忧愁一扫而光,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谁来用你的声音让我们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品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白天。一作白首。
纵酒:纵情喝酒。
放歌:尽情歌唱。
青春:在此是指春日青翠明媚的春光,指春天。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放歌、纵酒:癫狂释放狂喜。诗人此时已是51岁了,年过半百的他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但此时的他还如此的狂野,这到底是为什么?是平定了安史之乱。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万盏也不醉”。
(4)品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此指嘉陵江上游,阆水、白水段的江峡,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故称巴峡,又称巴江。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在今湖北省。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
洛阳:今属河南。
诗人太高兴了,高兴得刚听到这个喜讯就想好了回家的路线。谁来说说诗人将要从哪出发,经过哪些地方,最终目的地在哪?(CAI:了解路线))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这是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这种转瞬飞驰的速度堪比礼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指导读。
地图上看起来就几个厘米,但实际上那是千里之遥啊!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峻岭,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但是他想到了故乡的一草一木,想到了故乡一山一水,想到了故乡的亲朋好友,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心里,故乡就在眼前,他怎能不归心似箭啊?谁来读读这两句?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杜甫的爱国情怀包含在他的作品中,他为国而悲,为民而喜。他的忧来自于国家,喜亦是来自于国家,这就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正像后人顾宪成所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诗呢?
2、拓展学习《己亥杂诗》
作者:何志鹏 单位: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铁炉小学
为让师生度过一个欢乐、安全、稳定的“端午节”,6月7日起,八滩镇幼儿园在园内全面开展了节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各班级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利用图片、故事讲述、实例和幼儿
2021-08-08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蔡桥镇中心幼儿园全体师生和家长们于5月30日下午欢聚一堂,在中心园广场举行了庆“六·一”文艺汇演,孩子们以舞蹈、童话剧、武术操等
2021-08-08强盗小鬼是个聪明伶俐的少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混在敌人的军营里,为祖国传递了不少情报。 第一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感谢小鬼为国家做的贡献,把全国选出来的最俊美最强健
2021-08-08提出“生活即教育”的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一词具有生存、活动、做、学等多种含义。“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因此,生活意味着发
2021-08-08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后勤食堂工作都是幼儿园展开一切工作的重要要素。近日,为了深层次了解及全面提高保育人员的业务水平,苏州市虎阜幼儿园举行了全体保育人员、后勤食堂工作人员
2021-08-08苏州市虎阜幼儿园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生存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珍爱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
2021-08-08苏州市虎丘中心幼儿园临近放暑假的时候,小班的小朋友们也即将升入中班了,对于孩子们一年在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共同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不仅幼儿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的运动发展
2021-08-08苏州市崇道附属幼儿园泥工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培养幼儿技能技巧、开发幼儿智力
2021-08-08金阊新城附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