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未央歌——读《半生缘》有感

夜未央,歌无尽,缘未了。 ——前记

李碧华形容张爱玲是一口古井——大方得放心,古井无波,越淘越有。张的好,是要在二十岁上的年纪才能够读懂的。

原谅我十六岁便闯入了张的世界,不曾读懂,却也依稀辨得。《半生缘》,一首未央之歌。

“半生缘”这三个字,真是道不明的美好和忧伤。你可以想象月光皎洁下,两人互诉衷肠,相拥相泣的情景,似乎也预见了两人擦肩而过,装作陌路人的画面。这半生,是世钧与曼帧的,是豫瑾与曼璐的,亦是叔慧与翠芝的,当然,更是你我即将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或已经逝去的半生。

世钧与曼帧的爱情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那是一种细水长流、水到渠成的自然,也曾经年少无知,觉得来日方长,也曾经许诺天长地久,永不分离。可叹造化弄人、世事无常,世钧成了别人的夫,曼帧也成了他人的妻,最后两两相见,泪如雨下,直教人感叹人生不过是一出戏。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世钧与曼帧的爱是一首未央之歌,无尽的歌。虽只限半生,但一点一滴的回忆却像丝线一般,一头牵着他,另一头牵着她,回忆起来,无关风月,像一首曲子,戚戚,绵绵,永远也忘不掉了。

《半生缘》中,我最怜曼帧。曼帧——“她是最有朝气的,她的个性也有她的沉毅的一面,一门老幼都依赖着她生活,她好像还余勇可贾似的,保留着一种闲静的风度”,这样的一个美好的人,却因着曼璐的陷害和母亲的忍气吞声被鸿才夺去了贞洁,被世钧误会。一夜之间,她几乎痛失了所有。同时,我也最敬佩曼帧。她的身上糅合了中国女性一些最美好的品质,坚韧、隐忍、克己。在那样的境地里,为了世钧,她没有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了孩子,她咽下所有泪水回到了鸿才身边。她习惯了用冷淡来伪装自己,被逼上绝路的她似乎比任何时候都要淡然。试问,她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还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糟呢?到了最后,曼帧坚强地活了下来,这便是最好的。曼帧也是一首未央歌,她身上的刚毅与柔情,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与欣赏。

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悲凉、冷静、沉着,偏偏却又带着一丝柔情,紧紧地揪着人的心。她的文字,有着一种天然的大气,生死离别不过是转眼的事,痛过、哭过,生活终究要继续,不管是谁失了谁,时间从来就不等人。在她的笔下,一个个人物鲜活灵动,零碎的小地方氤氲成一片。她从来不写什么大人物,主人公往往都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当中的一员,他们的经历不会被时代所铭记,会被时间冲得很淡,一如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所以才觉得更加亲切吧。

生活本就是一首未央之歌,无尽的歌。既然活着,那便注定了要承受痛苦。只是生活再可怕,也远比死亡可爱。一路走来,谁的头顶没有灰尘,谁的身上没有伤疤。活着,我们还好好地活着,我们还坚强地活着,就该庆幸,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希望等到我二十岁时能够再来重读张的文字,到那时,必定会有些新的感触吧。

桐乡市高级中学 114班 朱瑾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xx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35-8xxx274

Copyright © 2021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96KaiFa源码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