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少一线教师非常兴奋:“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没想到这个‘红利’‘砸’到自己头上了。”有人这样说。
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从统筹规范督察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等方面提出20项要求,被坊间称为“教师减负20条”。
无疑,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
此前,教育部曾多次表示将出台政策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今年年初召开的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提到了将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没想到这个教育内部的政策,最终由中办、国办联合发布。这既说明了国家的重视程度,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那么,在很多人心目中那个“备备课、上上课、陪孩子玩玩,还有寒暑假”的中小学教师,负担到底有多重?
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位教师倒在一堆打印好的文件中,同事拼命把他摇醒。这位教师微睁双目,努力去捡散落的纸张,吃力地说:“这些是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学科教学总结、教研组总结、结对总结、课题小结、个人年度小结、个人三年规划、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各科成绩汇总、个案追踪、家访记录、安全工作总结、消毒登记汇总、学生评估手册、学籍卡登记、德育渗透材料、培优扶差总结、课外活动总结、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学习材料、业务学习材料、听课记录……”
有人可能觉得段子就是在搞笑,殊不知被众多表格、文本压得抬不起头的老师们,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表哥”“表姐”,搞笑只是中小学教师用来自嘲和放松的方式。有多少与教学无关的表格,背后就有多少与教学无关的“杂事”。
不久前,湖南湘西的乡村女教师李老师,战战兢兢地写就了一篇名为《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她写道:
“学校极缺老师,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大,比如我教两个班的语文兼班主任工作,抽空还得帮学校写通讯稿……开学以来,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隔两天,我们就要带学生大扫除。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语文课已停滞不前……区检、县检、州检、省检、国检接踵而来,班主任大清早带学生扫地,其他老师忙着准备迎检资料,或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类表册。你们来了,就真的看见真实了吗?资料造得好,就是脱贫、就是教育搞得好?”
结果,这封信让李老师一夜成名。她连夜被“上级”领导找去“说明情况”,也被勒令删除了文章并保证以后不会再写。之后,剧情又发生了反转,“更上一级”领导对她的做法表示了肯定,李老师所反映的情况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
从什么时候起,教师的书桌上堆满的不再是学生的作业而是各种表格?从什么时候起教师的时间不是被学生占用而是充满了“杂事”?很明显,形式主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一些部门在工作中缺乏创新,难以跳出积弊陋习陷阱,开展工作习惯“拍脑袋”,喜欢“一刀切”,热衷照抄照搬地“喊口号”。于是,在社会上“肆虐”多时的“重留痕轻实绩”的形式主义做法,其恶果在校园里爆发了。
还有一个原因,这几年中国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政策频频出台,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改革到教材及课程改革,再到中考高考改革,每个政策都对准了曾经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对于改革最终的执行者来说,吃透政策本来已经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再获得改革成效则更需要时日。又赶上“浮躁”之风在社会上的蔓延,戴上急功近利眼镜的旁观者对学校教育、对教师越来越挑剔,这些在带给教师压力的同时,也促成了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做法,本来应有的教育节奏被打乱了。
我们在讨论中小学生负担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应试教育,其实,应试教育同时也是造成中小学教师负担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这些年所有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都是指向应试教育的,但是效果一直不太理想,这既是传统的应试观念已在校园中根深蒂固造成的,同时,也由于教育评价体系依然没有摆脱“以分数论英雄”的窠臼。由此带来的是,改革没有把应试教育赶出校园,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叠加,笔者在不少学校了解到,为了顺应改革的要求,很多教师一边在精心准备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一边又让学生大量刷题;表面上大张旗鼓地给学生减少书面作业,暗地里又赶进度、加难度。这种情况怎能不造成教师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好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办、国办发布的“教师减负20条”给出了四条减负重要举措,一是减督察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二是减社会事务进校园;三是减报表填写工作;四是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这些举措,确实击中了中小学教师负担重的痛点。
其实,打开近几年发布的教育改革措施,细看条目就会发现,很多措施本来就在之前出台的法律法规中已有规定,有些之前虽然没有写进政策,却近乎常识——比如,“教师减负20条”有这样的规定:“对于强制摊派无关事务,坚决杜绝,不得随意让学生停课出人出场地举办有关活动。”学校本来就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校园中最大的事就是给学生一张安稳的书桌,让老师心无旁骛地教、学生安安静静地学,怎么可能随意停课?
因此,政策制定再好关键还在执行。本次中办、国办发布的文件中特别指出,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并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各地区各部门”的事,这也使得教育部门告别了“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
其实,只要严格按照政策一项项真正落实,就没有减不了的负担。
南京市力学小学从一年级学生入学就开始抓劳动教育。
2021-08-08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
2021-08-08初冬,记者来到美丽的新疆阿勒泰,和19年前的那个季节一样,阿勒泰又迎来了像童话世界一样如梦似幻的冰雪世界,蓝天上飘浮着白云,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仿佛穿行在神奇的梦境。19年前,记者曾到此寻访“马背小学”。
2021-08-082016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吕梁山区探访乡村教育,采写了《直击乡村“空巢小学”:除了学生啥也不缺》,直接推动了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日前,记者再次走访发现,曾经的“空巢小学”已旧貌新颜。
2021-08-0812月11日,浙江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浙江省委、省科协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2021-08-0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方向: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
2021-08-08关于减负的话题,我们常常在舆论场上见到大量的讨论,但多数情况下,人们谈到的都是如何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负,却很少有人会想到,一线教师其实同样面对着过重的负担,因此同样需要一次切实的减负。
2021-08-08我国将完善带薪休假相关制度建设,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办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