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批中小学生全国竞赛“白名单”于近日出炉。这是继2019年首发之后,教育部发布的第二份中小学合规竞赛名单。
对比两份名单,不难发现两大变化。一是竞赛类目的调整,除“艺术体育类”保持不变外,去年的“科技创新”“学科类”今年调整为“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二是合规竞赛项目的增减。相较去年,今年上榜竞赛共35项,略多于去年的29项,其中新增14项,减少8项。
新增的竞赛,聚焦“无人机”“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发明,未来科技感明显。在被移出的竞赛名单中,眼尖的网友发现,前段时间卷入争议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赫然在列。按照说明,竞赛“白名单”的出炉,要经过主办单位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公示和复核等几道程序。根据目前有限的信息,暂无法确定青创赛的“闯关”之路止于哪一步。
有评论指出,2019年中小学竞赛“白名单”的首发,标志着竞赛活动管理权的收紧。而最新版“白名单”的如约而至,释放出竞赛活动管控常态化、不断升级的信号。如果说在几年前,在关于中小学竞赛的公共讨论中,舆论聚焦的关键词还是“减负”“瘦身”的话,在一系列热点事件的催化下,最近的关注点已经悄然切换为“真实”与“公平”。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网友似乎对白名单中消失的那些赛事如此“上心”,这背后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情绪的投射。
对于竞赛活动的主办单位和承办方来说,合规竞赛名单“年审制”确实会带来一些压力。因为,眼下除了传统的五大奥林匹克竞赛外,对其他竞赛活动来说,再没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但在强大的惯性下,这种压力并不必然会变为动力。只要钻营竞赛还有利可图,只要权力还有寻租空间,造假舞弊的争议就不会停止。显然,单靠清单管理制度无法确保竞赛活动的真实与公平。
政府相关部门除了在“准入”这一环上严把关外,还要在其他流程和环节做好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公众乐见“进一步完善评审办法和标准”这句高度概括的官方表述能细化落地,带来更多新变化。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加强参赛者的背景审核,这也是相关讨论中网友呼声较高的。又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建立参赛作品的公示和追溯机制,在超强曝光下造假行为或将无处遁形,风险与收益天平的改变也会倒逼参赛者诚信参赛。再比如,对于破坏竞赛规则的参赛者及关联者,除了撤销奖项之外,是否可以考虑增加类似“一次造假、N年禁赛”等其他惩戒措施等。
当前,竞赛与一些阶段的升学“挂钩”,是竞赛功利化的主要原因。要想竞赛免于被“围猎”,归根结底还是要尽快让“脱钩”落地,彻底规范竞赛在招生领域的权重,尤其是招生学校严守规矩,让兴趣和爱好复归其位。(作者:飞飞,系媒体评论员)
南京市力学小学从一年级学生入学就开始抓劳动教育。
2021-08-08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
2021-08-08初冬,记者来到美丽的新疆阿勒泰,和19年前的那个季节一样,阿勒泰又迎来了像童话世界一样如梦似幻的冰雪世界,蓝天上飘浮着白云,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仿佛穿行在神奇的梦境。19年前,记者曾到此寻访“马背小学”。
2021-08-082016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吕梁山区探访乡村教育,采写了《直击乡村“空巢小学”:除了学生啥也不缺》,直接推动了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日前,记者再次走访发现,曾经的“空巢小学”已旧貌新颜。
2021-08-0812月11日,浙江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浙江省委、省科协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2021-08-0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方向: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
2021-08-08关于减负的话题,我们常常在舆论场上见到大量的讨论,但多数情况下,人们谈到的都是如何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负,却很少有人会想到,一线教师其实同样面对着过重的负担,因此同样需要一次切实的减负。
2021-08-08我国将完善带薪休假相关制度建设,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办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