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公布2020至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35项竞赛列入其中。这也意味着,对于不在名单上的全国竞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均不得组织承办。
中小学生需不需要竞赛?答案是肯定的。组织竞赛的初衷在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跑道”,让人才在你追我赶中冒出来。竞赛可以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抓手,也有利于不拘一格选人才。但曾几何时,各类名目的全国性竞赛过多过滥。有的偏重经济利益,巧立名目乱收费;有的与升学择校相挂钩,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负担;有的成了指挥棒,导致超前学习、偏难怪题成风,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此次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必将助力竞赛回归育人初衷。
据了解,该白名单将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去年白名单首次公布后,一些传统“杯赛”应声而倒,打着竞赛旗号设置的各种辅导班被釜底抽薪。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着力使竞赛与升学脱钩,2018年起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同年,教育部《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将竞赛与升学分离,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回应了家长的教育关切,也有助于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落实,真正用好白名单制度。
用好这一制度,既要管在明处,也要防到暗处。目前,不少显性加分已取消。按照规定,在竞赛中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要标注“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但手握证书,无疑会增加入学择校砝码,对于评优评先、出国申请等都意味着“加分项”。从严监管,突出育人导向,才能避免隐形加分损害教育公平。
用好这一制度,既要管好结果,也要管住过程。据报道,个别竞赛出现小学生家长过度参与等现象,使得科研项目蒙混过关,凸显了赛事监管的缺位。与此同时,还须严防暗收费、乱收费。“零收费”是对白名单上所有竞赛的要求,主办方、承办方不得向学生、学校收取成本费、工本费、活动费、报名费、食宿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必须防止一些机构暗度陈仓,通过面向参赛者开展培训或变相推销资料等收取费用牟利。
规范竞赛活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常抓不懈。用好白名单制度,才能让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复归其位,帮助一株株新苗茁壮成长。
南京市力学小学从一年级学生入学就开始抓劳动教育。
2021-08-08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
2021-08-08初冬,记者来到美丽的新疆阿勒泰,和19年前的那个季节一样,阿勒泰又迎来了像童话世界一样如梦似幻的冰雪世界,蓝天上飘浮着白云,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仿佛穿行在神奇的梦境。19年前,记者曾到此寻访“马背小学”。
2021-08-082016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吕梁山区探访乡村教育,采写了《直击乡村“空巢小学”:除了学生啥也不缺》,直接推动了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日前,记者再次走访发现,曾经的“空巢小学”已旧貌新颜。
2021-08-0812月11日,浙江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浙江省委、省科协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2021-08-0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方向: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
2021-08-08关于减负的话题,我们常常在舆论场上见到大量的讨论,但多数情况下,人们谈到的都是如何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负,却很少有人会想到,一线教师其实同样面对着过重的负担,因此同样需要一次切实的减负。
2021-08-08我国将完善带薪休假相关制度建设,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办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