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米以下免票、1.5米以下半票——这个被多个行业和地方使用多年的儿童票规定,或将在道路客运行业终结。日前,《交通运输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征求意见稿完善了儿童票、免票优惠政策,明确以年龄作为主要依据、身高作为补充依据的儿童票、儿童免票划分标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据身高划定儿童的优惠政策,一直是各行各业的通用法则。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像铁路部门就是以身高为依据,对不超过1.2米的儿童实行免票。当然,随着营养水平提升,儿童成长发育更好、长得更高,儿童票引入年龄作为参照的呼声日益强烈。
这次征求意见稿的突破性改变在于,从单纯看身高变成身高加年龄的双轨制。意见稿提到,对持载明姓名、本人相片和年龄的有效身份证件的儿童,6至14周岁的执行客票半价优待,并提供座位;6周岁(含6周岁)以下、不单独占用座位的实行免费乘车(9座及以下客车除外),6周岁(含6周岁)以下、单独占用座位的执行客票半价优待。儿童未携带载明姓名、本人相片和年龄的有效身份证件的,以身高1.2米及以下和1.2米至1.5米为标准,分别执行免费乘车、客票半价优待。按照新规,那些身高超标而年龄适龄的部分群体,不会继续被免票、半票政策抵挡在门外。
以更人性化的标准来实行儿童优惠政策,本就是公共福利向弱者倾斜的应有之义。事实上,卫生部门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监测显示,1975年至今,6至7岁的城市男童和女童,身高分别增高了7.1厘米和6.3厘米,而6至7岁儿童的普遍身高,正好处在1.2米的门槛左右。也就是说,大量本该享受优惠政策的儿童,变相失去了资格。
正因为依据身高划定是否免票存在局限,此前很多地方都曾自发探索,除了将1.2米的免票标准提高到1.3米外,还在景区景点、公共交通等领域引入年龄依据。如贵州早在2009年就将景区的免票门槛从“1米1或1米2”变更为“14周岁以下儿童”;上海20家景点日前也推行了双轨制免票的操作。
不过由于缺少宏观层面的立法立规,这种更人性化的探索,只停留在局部经验层面,跟进的景区或者地方交通部门并不多。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00多个长三角景点中,依据身高兼顾年龄对儿童进行免票的只有6.2%,“一刀切”看身高仍是绝对的主流。
过去之所以坚持用身高作为免票依据,是因为儿童没有随身的身份证件,在景区、车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比对身高更直接明了、有效率。然而,随着户口登记管理逐渐数字化,对年龄这种身份信息的识别,变得更加容易,儿童福利兼顾年龄具备技术条件。尤其是像公共交通、铁路客运领域,现在基本上都是实名购票,在购票时就可以查验儿童的年龄信息,完全可以将那些身高超标的适龄儿童,纳入免票、半票的优惠范畴。
适龄儿童理应平等、普惠地享受政策福利。在难以一步到位转轨为“认年龄”的前提下,至少可以采取兼顾身高和年龄的双轨制。当然如前所述,更关键的还是通过宏观层面的立法,为儿童免票政策提供指引。如今交通领域已经开了头,期待在旅游等领域也能跟进,让免票政策更加人性化地广泛覆盖。
(作者:熊志,系媒体评论员)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