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那句“我无法支撑自己的身体,却可以支撑自己的梦想”而感动无数人的高位截瘫女孩奚懿璇,日前开启了她的大学新生活。今年高考,奚懿璇以超出本科线15分的成绩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录取,学校为生活无法自理的她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改造并美化了一间宿舍,供父女二人居住,并绘制了校区无障碍设施使用引导图,还组建了一个学院师生互助小组。在温州大学,学校也为因患先天性脑瘫无法正常站立行走的李新,提供了单间宿舍,修了残疾人专用道,还制订了个性化的学习帮扶措施。为了迎接由于先天性脊柱裂导致双腿残疾的新生李晶晶,扬州大学在某宿舍楼一楼改造了一间宿舍,安装了各类无障碍设施……开学季,此类为特殊新生定制宿舍的做法不胜枚举。
这是一则则温暖的故事。遭遇突如其来的人生苦难,他们是不幸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又是幸运的,无论家庭的关爱还是社会的帮扶,以及来自学校的温情照顾,都让他们有自信实现梦想,而不是向隅而泣,任凭命运摆布。
也有网友认为,为某一个同学开设单间,“培养成本太高了”,性价比不高。这种单纯以成本来核算万物的做法,过于狭隘,缺乏精神高度,经不起推敲。衡量一所学校值不值得托付,有没有大学精神,不能光看教学楼上不上档次,也不能光看师资力量够不够豪华,更要观察不易看见的细节,比如是不是真诚对待学生,特别是有没有无微不至地关心这类特殊的学生。
无独有偶,江苏扬州周佳佳(化名)获得学校特殊关照也被备受称道,她因患脑瘫需要靠拐杖行走,读小学时不敢多吃,不敢喝水,因为上厕所有诸多不便。今年她将到某中学上学,校方了解情况后,将三个年级所在的三层楼厕所都进行了改造,洗手的地方也做了改装。消息传出,广大网友纷纷点赞,称这所学校很可敬很可爱,究其因,该校的举措很人性化,有人情味。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生产”美好的地方,这所学校善待残疾学生,让她感受到爱、体会到尊严,无疑是可赞的。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曾回忆小时候的艰难经历,“我母亲曾经背着我去过很多学校见校长。当时校长、老师都对我很好,但是他们都说‘对不起,我们不招收残废的孩子’。”从解决残疾学生入学难,到残疾学生获得学校倾斜性关爱,见证了社会进步。而如今,每年有近万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多少年前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改变体现进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孩子都能像健康孩子一样,没有障碍地去读书,上小学、中学、大学。
权威统计显示,为增加残障考生上大学机会,教育部批准同意22所高校面向残障考生采取单独考试、单列计划、单独录取,鼓励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截至2018年6月,全国已有61所普通本科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在校生1万余人。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点37个。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残疾学生进入高校,他们将获得更有价值的关爱,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变命运,也能提升高校的人文指数。
人文关怀体现了高度的文化使命感,人文精神指向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类理想体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核蕴含。各级学校以身作则,在涵养人文精神上下力气,用实际行动推行人文教育,意义深远,这不仅能够塑造更多人格健全的学生,更彰显了教育的价值。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本,让人更有获得感和生命尊严。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