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老年人平时的社交,一般都离不开刷刷微信朋友圈,参加各种同学会、茶话会等等。
不过,你想象得到,有一群杭州老人们,他们用的表情包也是各种搞笑动图,或者像年轻人一样唱K嗨起吗?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除了拥有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人还拥有社交的精神需求。与年轻人一样,老人也有正常的社交需求。
《杭州市2018年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4.4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2.53%。其中上城区的老年化程度最高,达到 31.56%。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显示。在农村,54.39%的60岁以上老人参加社会活动,在城市,这个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
杭州的老年人
社交是什么画风
今年8月,钱江晚报“60+”专题将文字和镜头对准了杭州60岁以上老人,其中不乏社交活动正常的老人。
参加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老年夏令营活动”的徐奶奶和老伴住在城西一个环境不错的小区,房子近150平方米,平时和朋友们聚聚,定期结伴旅游,上老年大学……儿媳妇也是杭州人,所以他们经常和亲家的两位老人一周聚一次,打打麻将。
在西湖区嘉绿苑小区,不少爷爷奶奶坚持去老年大学。平时遇上下雨天,他们就会在电视上看看时政新闻。华数的工作人员给小区升级了4K机顶盒以后,一些比较潮的老人还学会在华数“智慧校园”上逛起了自己的班级圈,在电视上,爷爷奶奶也可以看到同学们的校园动态了。
在滨江白马湖小区,82岁的吴爷爷每天吃完晚饭,最开心的活动就是去附近的动漫广场散散步,他说:“晚上(广场上)那么热闹,唱歌的、跳舞的,还有练书法的,一边逛一边和他们聊天,不去太可惜了。”
吴爷爷的两个儿子平时也会陪他一起去,为了时刻关注老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他们在家里给吴爷爷装了华数4K机顶盒和华数眼,在上班的时候也能看到老人在家里的情况。他们出差的时候,通过下载华数电视APP,在亲情通话上随时和吴爷爷视频拉拉家常。
爷爷奶奶们的网名很有个性
在微博上,#你父母的网名叫什么#话题吸引了超过8千多网友的参与,大家纷纷在话题页晒出长辈们的微信名,发现长辈们在取名问题上大多数体现在对美丽大自然的表达上,例如“六月雪” “一剪梅”等等,其中“春暖花开”和“每天好心情”成为老人们最喜欢的网名之一。
当然,老人们取网名的态度并不千篇一律。
在杭州余杭区,网名为“优秀华人”的王奶奶,退休前是一名老师,现在除了每天坚持学习,给孙子做课外辅导以外,她还在朋友圈做起了推广,现在王奶奶的粉丝群已经有近200人的规模。
“每天推广优惠券,赚点小钱,贴补家用。”她还说,“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做,最喜欢的就是和朋友们一起跳广场舞,就是闲不住的人”。不得不服,王奶奶的网名符合气质。
用电视打电话 他们比你“潮”
除了滨江、西湖和余杭以外,在其他各个区县,很多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因为手机屏幕太小,经常会受到看不清微信小字的困扰。
今年,华数为很多老人家里升级了4k机顶盒,并指导大家使用“亲情通话”等电视端的功能,老人们一学就会。
相比较小屏幕,在电视上看得更宽敞更清楚,孩子们可以在同一个屏幕上聊天,说话也听得更响亮。
“电视上通话,对于老人家而言真的太照顾了”。住在拱墅区金华新村的周奶奶如今处于独居状态,“孩子们经常回来,但路太远了,不想麻烦他们,想看孙子就在电视上看。”
周奶奶因为使用亲情通话比较习惯,还教朋友们在电视上存下自己的号码。(唐益平)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