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梦辉)10月31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家住长沙、94岁的仲振江如往常一样,翻开已经书皮掉色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里面的内容脱口而出。就在前几天,在儿女的支持和陪同下,他完成了自己一个最大的心愿:遗体和人体捐献登记手续办理,成为一名94岁高龄的遗体捐献志愿者。
出生于1925年的仲振江是河北人,不到13岁时在济南军区独立团入伍,曾经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转业后,仲振江任长沙市第三医院副院长、办公室主任,1985年离休。
与很多老年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截然不同,仲振江认为“遗体捐献国家很需要”。他说:“我一辈子都在做医疗卫生工作,都是在干革命,我要革命到底,最后还做一点贡献。”
2019年8月1日,仲振江将一份材料交到党委办主任李毅芬手上。这是一份发自肺腑的遗体捐献志愿书,落款除了仲振江,还有他四个子女和妻子的签字支持。
“我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为报答党和祖国对我长期的培养和教育,我决定百年以后一不开追悼会,二不搞遗体告别。我志愿在我百年以后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用于临床、研究和教学,以挽救他人的生命,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实,在三年前仲振江就萌生了这个想法。他说,当时就写了报告,又觉得自己身体还行,没有上交给组织。“这几年老是病,身体差些了,说不定哪天就不行了。”几经考虑后,他跟老伴、儿女商量就把遗体捐献志愿书交了。
“第一次谈到遗体捐献时,儿女们一时情感上不能接受。”仲振江说,后来经不住自己的一再坚持,儿女们也都表示尊重他的意愿,今年10月陪同办理了捐献手续。
有着75年党龄的仲振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虽然老了,但还是共产党员,要听党的话”。每次医院离退休党支部过组织生活,他都准时参加并发言。
2018年4月,阴雨湿冷寒气未退,仲振江因感冒发烧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缺席了当月的组织生活会。出院的第二天,身体还未完全康复,93岁高龄的他冒着大雨,把开会时要交的党费送到支部宣传委员吴巧明同志手上。“我最近身体不好没来开会,不在自己医院住院,是不想麻烦你们来慰问我,今天特地来补交党费,向组织说明一下情况。”
仲振江生活简单,他拒绝了儿女为他们请保姆。老两口住在两室一厅的单位老房子,家具朴素,晚餐就是烙个家乡特色的饼。他说:“我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身后事就简单地处理,遗体捐献这个事就很简单,我不在乎身后名,不图什么。”(完)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