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度重视孩子素质培养的当下,让孩子学习一两门艺术,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但《半月谈》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机构抓住家长心理,组织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赛事,凡参赛都能获奖,不少孩子拿奖拿到手软。看似光鲜的表象背后,一些家长其实有难言之隐,有的甚至大呼上当。
随着各类校外艺术培训的风生水起,相应而生的各类大奖赛颇有泛滥之势。这些赛事中,当然不乏正规、含金量高的比赛,但不少比赛虽然挂着“国际”“全国”“中华”等高大上的头衔,实际上不过是一些培训机构私自操办的“野鸡赛事”,没有官方公信力的加持,在业界的认可度很低。
这类赛事的特征往往是“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而且参赛门槛极低。正如报道中提到的一个全国性书法大赛,获得金奖的共有42人,银奖和铜奖更多;而在吉林的一项舞蹈比赛中,孩子和家长从入场到退场一共10分钟,孩子在台上表演,台下只有家长,没看到一个评委,赛后,工作人员叫家长去搬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晶莹剔透的奖杯,每人一个,随便拿。
与其说这是比赛,不如说是家长与赛事主办方完成了一场“合谋”。家长替孩子拿到了求学成长路上的所谓“敲门砖”“垫脚石”,而主办方则通过收取参赛费、培训费,指定餐饮住宿等方式赚得盆满钵满。
看似双赢,却依然无法逃脱“买的没有卖的精”的套路。主办方利用家长担心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和相互之间的攀比,将这类比赛吹得天花乱坠,仿佛比完赛拿到奖孩子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实际上,在“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的情形下,说“一纸奖状”等于“一张废纸”也不为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孩子拿奖拿到手软,对孩子和家长都没有太多实质益处,反而因此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以及经济方面的成本,而赛事主办方数钱数到手软却是千真万确。因此,家长们还是要擦亮眼睛,参赛不可贪多求全,即便想以赛促学也要选择正规机构主办的、具有一定含金量的赛事,否则就纯粹成了“野鸡赛事”主办方的摇钱树。
当然,除了家长要理性带孩子参赛外,监管部门也不能对良莠不齐的各类赛事听之任之。对种种有名无实、收钱发奖的赛事,该取缔的取缔,该整顿的整顿——只有净化了行业风气,赛事方能回归本真,达到检验水平和锻炼能力的效果。(夏熊飞)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