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则新闻没什么震撼力,几则新闻放在一起看就颇耐人寻味了。比如,“当代年轻人一边熬夜一边养生”“近六成大学生都有脱发困扰”“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率连年飙升”……
在这个“秃”如其来的“毛不易”的年代,诞生了不少奇葩行为大赏,最奇葩的当属实习公司根据脱发量发放Offer、考察晋升。脱发、养生、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等表述,在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圈子中屡见不鲜。
这可不是耸人听闻,凌晨1:00才睡觉,在一些大学生眼里都不稀奇。当“养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用词,年轻人创造了自己特有的养生方式:熬最长的夜,赶最晚的工,用最贵的面膜和眼霜;一边吃火锅,喝碳酸饮料,一边用王老吉败火。这种先透支身体,后自救恶补的行为有一个时尚的名字——朋克养生。
时间在自相矛盾中被撕裂,博人一哂的戏谑背后,折射出失之偏颇的生命理念。
熬夜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复旦年轻女教师于娟,患癌去世,在她生前就写的《此生未完成》的书中,她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任何的长期熬夜,都等于慢性自杀”,“二十几岁的时候,觉得人生冗长。其实,有时候,人生很短很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长期以来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夜晚有了更多可能性。当城市已经渐渐沉睡,很多年轻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夜生活不等于熬夜生活,良性的夜生活应该是生活的点缀,而不是健康的负担。
朋克养生也是养生,先不说是否正确,至少说明年轻人知道熬夜的危害,知道应该好好照顾自己,为什么还是乐此不疲地伤害自己呢?
确实,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只有在夜间才拥有喘息的空间。对他们而言,“睡觉是生理需求,熬夜是心理需求”,“晚安”的意思不是我要睡了,而是我打烊了,要享受只属于自己的时间了。这种行为也有一个称呼——报复性熬夜。可是,你报复的究竟是谁,是世界的压力,还是自己的身体?
不管什么时候,健康的体魄都是最重要的,许多熬夜的人,最终都会后悔自己当时怎么那么不爱惜身体。
有的熬夜是因为不够自律。白天沉迷抖音、微博、朋友圈,把工作都留到晚上,没有了退路,便只能硬着头皮熬夜干活,看起来很努力,感动了自己的背后,是自欺欺人。健康不会陪着你演戏。
还有一种不自律的表现是放纵,夜生活五彩斑斓,无拘无束,可以恣意地吃喝玩乐刷手机,当你发现该睡觉的时候,天也快亮了。生活需要仪式感,需要偶尔放纵带来的“峰值效应”。可当一个人在浮躁之中沉迷于“修仙”的乐趣,有想过,待浮躁褪去,自己会摔得多惨吗?
很多人觉得,放纵是一种自由,可当你放纵到无法掌控自己的睡眠,这究竟是自由,还是不自由?现代人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睡眠是其中之一。越简朴,越能摆脱生活的“奴役”,越接近精神的自由。活出精彩,不是折腾自己,希望所有的年轻人,能够在每一个静谧的夜晚,停下匆忙的脚步,抛开嘈杂的放纵,做一个温柔的梦,去聆听生命的律动,给心灵留一个静静喘息的机会。
吕京笏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