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学生获得8000元奖学金后,又从父母处获得2000元支持,全部捐给了曾经支教过的蒲城县某学校,资助该校10名贫困小学生。日前,记者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了解到,该学生系电磁场与无线电技术专业学生刘惠民,平时在校品学兼优、热心公益。这次捐款虽然不多,但令人感动。
正如有人在学校官微介绍此事文章下的留言——“小兄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名字——惠民”。刘惠民选择奉献的行动看上去并非惊天动地之举,捐款也的确称不上“巨额”,但这样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却彰显出无限的深意,可谓大学校园里一堂非常暖心的德育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奖学金属于学校、组织或国家对大学生学业或品德等的奖励,获奖者有完全的自主支配权。而现实中,不少获奖者往往是将之用来请客吃饭或为自己买生活用品。相比之下,愿意用奖学金做更有意义的事,如来捐助贫困地区学生,显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奖学金之“奖”的意义,满足了获奖者个人自我实现的深层心理需要,对贫困地区孩子来说也可谓最期待、最开心、最有爱的礼物。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当下大学生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非常态,往往局限于支教送教等社会实践项目。而捐奖学金助学,很大程度上可谓开辟了两者新的沟通渠道,使青年与少年之间产生深深的联结,实现了一种双赢。对于大学生来说,关注小学生成长,用一己之力成就他人,很有不忘初心的意思,是为学弟学妹们做榜样,也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小学生而言,他们固然需要资金帮助,但更需要他人的关心与关注,尤其是需要借助榜样的力量成长,通过向优秀的大哥哥大姐姐看齐,从小埋下砥砺奋进、热心奉献的种子。
由此可见,大学生捐助小学生,不在金额多寡,而是青年对少年的关爱以及少年未来对青年、社会的反哺。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奉献的过程中逐渐得到的。一个人的幸福感往往取决于其被他人需要的程度。越被他人所需要,越能让他人感到温暖,便越能彰显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鼓励更多大学生选择奉献,选择高尚,应该是教育的主旋律,应该被作为大学校园最美的风景而定格。而且,优秀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一堂感人的励志课,应该作为生动的德育素材不断被放大被传播,由此发挥弘扬校园新风、传播社会正气的作用。据了解,刘惠民在学校可谓“学霸”,大学前三年每学期专业成绩均为第一,曾获得过国家奖学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建锋接受采访时称,今年学校还首次设立了校长奖,“全校选出5名学生,刘惠民是第一名”。
当校园涌现更多的“刘惠民”,更多大学生愿意以一己之力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好,祖国的明天也会更好。
(作者系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