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25日,香港新界区校长会教育考察团来到天津考察走访,了解祖国发展成就,学习内地学校育人经验。记者全程跟团采访,记录下了校长们的思索感悟和动情瞬间。
扎根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天津,北方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九国租界、华洋杂处,它有着与香港一样血泪艰辛的历史。在天津市博物馆,从大沽口之战的壮烈、割地赔款的屈辱,到洋务运动的兴起、近代市政的发展,一件件历史文契、存证旧物让校长们沉思。
在九国租界示意图前,一位女校长久久伫立,全然未觉大部队已经走远。记者了解到,她是新界校长会学术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海壩街官立小学原校长陈慧娴。她说,碰触到如此沉重的历史,不能走马观花,要仔仔细细记下。
裹挟进近代风云的不仅是天津这座城市,还有寓居其间的近代名人。“饮冰室”是梁启超天津书房的斋号。走进课本上读过无数次的“饮冰室”,让校长们兴奋不已,而陈慧娴则一直在忙着拍照,尤其是展览厅内文字、照片的部分。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家在教育子女上取得的成就让香港校长们非常感佩。陈慧娴告诉记者,她打算用搜集到的素材,回港后为家长开设一门家风家教的课程。“价值观立基于言传身教,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只惦念赚钱、让孩子考名校,这样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没有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也不会有大的成就。”
梁家子弟生于苦难,终成国之栋梁,香港部分年轻人条件优裕,却做出伤害祖国的事,新界校长会副会长、神召会康乐中学原校长郭志雄非常痛心。“现在香港部分年轻人缺乏朝气,很容易消极地去看事情。”
做个堂堂正正中国人
百年名校天津南开中学培养了周恩来总理等一批中华俊彦。老校长张伯苓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训示学生,在国家危亡之际,宣传爱国精神,组织东北沦陷区资源调查、保存中华文化根脉,令敌寇恼羞成怒。抗战爆发,南开中学成为被重点轰炸的民用目标,以达到消灭文化、摧毁民族精神的险恶用心,历史的痛创让来访的香港校长们唏嘘不已。
南开的第一座建筑伯苓楼(原名东楼),周总理住过的宿舍西斋,被誉为“中国第一话剧舞台”的瑞廷礼堂……漫步南开中学,仿佛走进中国近代历史,与伟人擦身而过。除了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周总理的字命名的主教学楼“翔宇楼”内,完善的教学实验仪器、与著名高校合作开发的课程,让校长们感受到先进的教育理念。
“香港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百年中国的沉痛历史,缺少切身感受。”新界校长会会长朱景玄说,“当时南开的校园没有了,师生的家园被毁了,但就是认定了我们是中国人,不放弃,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在伯苓楼的容止镜前拍照,打算回去教给学生。
母亲希望孩子好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在总结座谈会上,新界校长会名誉会长陈丽琴念着张伯苓校长著名的“南开三问”,语至哽咽。她说:“教育牵系的不仅是个人命运,也与国运息息相关。爱国爱群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些心中没有国家的人没有资格做神圣的教育工作者。”
“香港有许多学校,但很多育人目标不全面。教育只谈课程、学制,就忽略了培育人的根本。”郭志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一个学校要办好一定要有明确完备的办学目标。“张伯苓先生办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教育救国。爱国的人有信念,才能做出成就、发展国家。只有爱国,教育才有意义。”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的,如果在香港却断了根,我们能不痛心吗?”天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冀国强说,被抢走的孩子好不容易回到了母亲怀抱,母亲是真心希望孩子好,而不会希望他坏,祖国对香港的感情就是这般。
(本报记者 刘博超 陈建强)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