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白一童时是一个周六的晚上9点半,冰场上正在进行的是北京一零一中学和一所大学的训练赛。白一童中途退场,从冰面上走来,被汗水浸湿的头发贴在额头上,穿着整套装备的她显得非常高大威猛,脸上绽放的憨厚而灿烂的笑容还是带着孩子特有的稚气。
白一童是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三学生。近日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元旦篇节目中,作为这所学校冰球队里唯一的女队员,白一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两年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冰雪运动,其中的冰球项目以速度与技巧并重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投身其中。这几年学冰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不过,与白一童年龄相仿的冰球爱好者还不是太多,尤其是练冰球的女孩更是少之又少。
白一童从4岁起开始接触冰上运动,最初练的是花样滑冰,七八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花滑隔壁冰面上正在进行的冰球训练,“我觉得非常酷,便有了改练冰球的想法。”白一童说。
从此白一童便一发不可收拾。练冰球的女孩少,白一童一直跟着男孩一起练冰球,也是队里“唯一的女队员”。只要白一童上场,队友就会给她最好的保护,但是冰球运动讲究的是速度和力量,比赛是要看结果的,赛场上的冲撞在所难免,而“被保护得最好”的那一个往往会成为对决中被对手攻击的重点。
白一童在校冰球队的位置是左前锋,主职是进攻,也要参与防守,“对手经常会抢我的球,我是队里的承受伤害MAX。”白一童云淡风轻地说。
这个过程在家长眼中就没有这么轻松了。“有一次比赛,我亲眼看她被撞飞出去,那时候真的怀疑一个小姑娘是不是不该练这个。”白一童的爸爸说。
常年的训练比赛,白一童对胳膊上腿上的淤青习以为常。不过,2019年8月,白一童却因为受伤大哭了一场。
随着学习冰球女孩数量的逐渐增多,2016年和2018年北京市和海淀区分别成立了青少年女子冰球队,白一童作为多年的球场“老冰”也被招入其中。
2019年,白一童作为北京女队的一员一直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备战,在出征前的一次冲撞中她的右臂严重受伤。父母迅速把白一童送到医院,医生看到伤势后说:“至少要休息一个月,球肯定不能打了。”
白一童的眼泪一下子就停不住了,医生和父母都以为是伤得太严重,疼的。白一童说:“我当时真的没有觉得胳膊有多疼,我是一听不能参加比赛了急的。”
后来,作为队里的中锋白一童还是参加了这次比赛,上场时右臂缠上运动绷带,下场之后再迅速戴上支具进行固定。
经过多年摔打,在00后白一童身上很难看到大城市女孩子的娇气,而是多了份坚毅。
“因为要分别参加校队、区队、市队的训练,以前我一周一共要有5个晚上上冰,现在升入初三减少了上冰次数,每周也要有3次,每次上冰训练都至少要两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在冰上,再加上陆训半个小时。”白一童说,再加上路上的交通时间,很多时候训练完到家都已经很晚了,还要完成当天的作业,确实比别人辛苦很多。
因为时间紧,白一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只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第一时间问老师,然后就是充分利用学校里的所有零散时间,课间和自习时间一分钟都不浪费。
这么辛苦,不少人问白一童后不后悔选择了冰球,“从来不后悔”。白一童说,“因为冰球是团体项目,要速度技巧还要动脑想战术,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团体项目大家要一起赢、一起拼、一起笑、一起哭。这种经历太难得了。”
如今,白一童进入了备战中考的另一个战场。对白一童来说,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丢弃对冰球的热爱。在她内心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有一天能穿上国字头的衣服代表国家参加比赛。
记者 樊未晨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