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咳嗽到气喘,再到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只有短短15天,来自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胡彦嘉没有想到,学医的自己突然被疾病“拦”住前进的脚步。
研究生还未读完,胡彦嘉便以优异成绩获得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还没来得及对自己的博士生活展开憧憬,病魔悄悄降临在他身上。然而家庭的困难根本无法承担治疗费用,刚入院时,胡彦嘉的师兄便帮忙垫付一万元的医药费。不仅如此,12月25日,胡彦嘉所在的华西神经外科团队自主帮忙发起倡议书,一时间,这份上千字的爱心捐款倡议书悄然在朋友圈刷屏,在一天的时间内筹到线上病款约60万。
勤奋刻苦
导师眼里的得意门生,师兄弟里的优秀男孩
跟着导师在华西医院实习的时间里,胡彦嘉多次被陈兢教授“骂”过,不是因为他能力差,而是他经常晚上不回寝室。
早早地来到门诊,跟着导师转一天,到了晚上,继续在医院伽玛刀中心收数据、看文献、写文章,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这样的勤奋刻苦印在了华西神经外科每一个人的眼里。
对胡彦嘉来说,实习生活很充实,他能实际接触到很多以前课本没有的东西,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2月初,意外降临,病症初显,短短半个月,他经历了咳嗽、气喘、胸闷,最后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高度侵袭性)。
“我们都不相信,这怎么会发生在他身上。”胡彦嘉的师兄丁唱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他的勤奋努力每一个人都知道,短短1年时间,胡彦嘉已成功发表2篇SCI文章,另有3篇在投,并以优异成绩成功获得了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如果说自己手下带过的研究生里,最刻苦又优秀的学生,陈兢教授毫不犹豫地说:胡彦嘉。
家庭困难
他们垫付医药费,发起捐款倡议书
在胡彦嘉的微信签名里,一直写着“愿爸妈身体健康,等儿子孝顺你们”,作为家中独子,他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想靠自己的努力带给家人幸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胡彦嘉出生在四川遂宁农村,家里奶奶常年患病卧床,母亲因患肺结核失业,家中唯一收入来源全靠父亲在深圳建筑工地干活,家里基本没有存款。
这样的家庭情况,让同在华西神经外科的师兄丁唱格外上心,初入院,他帮忙缴了一万元的费用,还未发起筹款前,他们所在的导师团队(神经外科)继续又凑了几万。
“他是我的亲师弟,从进校起我就带他,同窗有难,怎能袖手。”丁唱说,如果能够顺利经过前期化疗、免疫治疗,后期完成骨髓移植,还是有治愈的希望,但是,费用预计80万至100万元。
本是未来可期,但医疗费的巨大,让胡彦嘉所在的神经外科团队开始考虑筹款。11月25日,一份上千字的捐款倡议书悄然在朋友圈接力转发。
一天之内
筹集善款60万,后续多余会捐出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不幸,现在才发现世间的美……面对这么多的善心,唯有积极治疗,在有生之年帮助更多的人。”生病的消息胡彦嘉都没有发过朋友圈,昨日凌晨四点,他发出了这条感谢。
大家都没有想到,在一天时间里,筹集到善款近60万元。丁唱说,一开始是想在华西内部转发倡议,没想到被越传越广,捐款人从医院同事、同学、友人再到陌生人,每一笔转账丁唱都有记录。
“现在线上爱心捐款在持续,还有很多到医院现场来捐的。”陈兢教授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就在昨天早上,就有一位小女孩拿了3000元现金来,放下了就走了,也不愿留名字。
目前筹集到的病款已有60万,如果后续有多余治疗费,丁唱表示会全部捐出。(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马天帅 刘成梦 实习生 许媛萍)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