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发展前景更好、竞争压力巨大、生活成本更高的大城市,一边是安逸舒适、祖辈居住、熟人社会的小县城——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个?人民智库的一项调查显示,16~40岁的“小镇青年”中,有近8成的人表示自己身边的同龄人“一半以上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仍留在当地的小镇青年,超9成的人打算去大城市发展。
县城,曾经是大多数农村孩子梦想的地方,而今,县城成为“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在一线大城市工作,尽管要背负不小的购房负担和压力,但大城市提供的发展空间却是县城无法比拟的。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在城市寻求就业机会。此外,大城市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对年轻人也颇具吸引力。去咖啡店喝杯咖啡、去剧场看场演出,在大城市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但在一些县城,由于基础设施和文化产品供给相对匮乏,这种生活方式也不是想实现就能实现的。
而至于子女的教育,可以算是选择天平上“大城市”一端较重的一个筹码了。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打拼,也是为了能给下一代提供较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环境。新闻中不时会有“逃离北上广”的类似报道。其中一些故事的结局是,子女教育成为那根系在他们身上的绳子,这些所谓的“逃离者”最终也被拉回到他们曾经逃离或想要逃离的地方。
一些年轻人,宁可做北上广的“漂流一族”,也不愿意回县城过“怡然自得”的生活。其原因还在于,县城复杂的人情关系以及关系网让人心生畏惧,小社会较弱的包容性也让年轻人担心自己的一些创新无法得到认同,以至于循规蹈矩成为默认法则,自己也成为最害怕成为的那种人。
如何改变县城的尴尬境地,重拾吸引力?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应明确县城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应鼓励创新,一县一治,百花齐放。要补短板,加快县城城镇化建设。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选择120个县及县级市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这些示范工作有助于树立县城新形象。要保基层,增加县城公共服务的投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保基层运转主要是保障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级政府部门经费,使基层治理特别是教育、医疗、治安、水电、公交等公共服务正常运转。
县域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于那些“被逃离的县城”来说,痛感将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希望这种痛感能激发出治理者的发展魄力和勇气,破题县域发展,释放新的生机与活力。(作者:荆林波,系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