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如今大城市的书店,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寒酸”。十几年前人们还在担心实体书店会死去,现在却发现它们不但迎来了第二春,而且正在成为城市的焦点——书店不但变得更美,也日益成为年轻人话题的中心。
“网红”和“书店”两个词结合在一起,总让人感到怪异。网红意味着热闹和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意味着精美的照片,但是书店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清净的。读书意味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受苦”(回报也因此而来)。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那些漂亮的书店,拍照的人很多,但是认真翻书的却很少。
在我居住的城市,有一家非常漂亮的书店,设计师曾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十步一景。”但是这家书店为了营造书墙,把一些书放在2米高的地方,读者根本看不到书脊上的字。这样的书架,成了书的“坟墓”,如果作者看到自己的书被这样处理,会有一种作品被谋杀的感觉。
今年,听说这家书店已经停业了,直接原因当然不是书放得太高,而是与商场的合同到期。由于商场不再同意大幅度房租优惠,书店终究无法再靠“展示美”而生存下去。这是让人伤心的事,但是它也是很多书店命运的缩影:很多网红书店之所以活着,依靠的是地方政府的补助和商场的优惠政策,而不是自己真正的经营能力。
书店变得漂亮,成为都市的“景观”,这本身没有问题。到书店拍照的人多,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后,也会吸引更多的客流,带来营利的可能。再说,即便是仅仅“美丽地存在着”,也不是坏事。一个美丽的书店,终归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店里逛逛,喝点咖啡,买点文创产品,如果再买点书,就是迈向精神生活的第一步。
因此,我不太同意那种怀旧派的看法,认为书店应该“以卖书为主”,回到最初的简朴风格。在当下的时代,若是只靠卖书,大多数书店(尤其是大书店)几乎无法存活下去,因为电商平台的书要便宜得多。书店的“美”,终究是人们进入书店的一个理由。书店的咖啡尽管比不上咖啡馆,但是书和咖啡的结合,却提供了咖啡馆没有的文化感。卖饮品的书店,并不丢人。
到书店拍照,发朋友圈装作自己爱学习,这不是什么罪恶。事实上,“假装在学习”也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对都市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疗愈方式。书店提供的就是这样的场景,在里面逛一逛,就能让人想到更美好的未来。至于真正的深入阅读和自律生活,或许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
成为网红书店没有问题,但是有些书店却过了头,似乎是“为展示而展示”,纯粹为了拍照和传播而打造“景观”,却不在选书和服务上下功夫。这样的书店,其实只是经营者“理想的书房”的扩大版,多半是为了感动自己而建造的。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真正能为读者带来什么,或许心里已经没有读者,而只有“流量”和“变现”,这样所谓的“商业路径”,最终会失败。
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去书店的人,在拍照和喝咖啡之余,是有可能翻书、买书的,如果没有,很有可能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书店本身的问题。书店最终必须回到那个本质性的问题:你究竟是为谁而开?(张丰)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