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宣布,中国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哈利法国王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奖(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这是联合国系统内教育信息化的最高奖,是自2008年以来我国机构第二次获得该奖。那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简称“一村一”)为何能在全球近2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学习者获得优质学习体验
“我不用辞掉工作,不用花太多的钱,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学习专业课程。开放教育为我们这些想深造的人提供了平台和机会,终身学习不再是梦想。”艾克然木·艾合买提是新疆开放大学吐鲁番电大2020年度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毕业生,回忆起这几年的学习经历,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云教室,“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学习,查看课程通知,和老师同学在线互动讨论,还提供在线答疑服务呢。”
利用人工智能保障学习的连续性和质量,这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2020年的主题。“一村一”计划通过云教室实现了异地课堂教学同步、共享录播课堂资源以及多终端接入增强交互,是一种“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教学环境,能有效缓解边远地区师资不足等问题。
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项目专家裴伯庸如是评价——依托智能学习平台,通过语音和语义分析、自动反馈、自动文章评分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学习者获得优质学习体验。
在国家开放大学参加完了专科和本科学习的龙四清,就亲身体验到了新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成效,“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智能,学习体验更加人性化,学习效率更高了。尤其是昆虫分类的虚拟实验让我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体验这种课程,真的像到了大自然亲眼见到各种昆虫一样,太有意思了。”现在,作为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党支部书记的龙四清,带领家乡人民把一个曾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变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里种植的柑橘年总产值近8000万元,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十佳品牌”。
据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介绍,国家开放大学将学习过程深度融合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AI技术,开发VR学习资源,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比如,昆虫分类虚拟实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野外进行病虫害识别,果树整形修剪虚拟实验让学生如同亲自在果园里进行实地操作。这些沉浸式学习场景,有助于加深知识点理解,增强学习体验感。
“让我这个贫困户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致富带头人,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的杨长太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生的“三级跳”,这还要得益于他在国家开放大学报读了设施农业与装备专科专业。
2012年,回乡创业的杨长太开始种植苗木花卉,由于没技术、没经验,不仅赔光了积蓄,还欠了几万元外债,被列为贫困户。“年纪轻轻就成了贫困户,很难堪。”杨长太决心摘掉这顶“贫困帽”。在村干部、驻村扶贫队和种植技术专家的帮扶下,2014年年底,杨长太销售苗木花卉收入15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有6万元利润,成功脱贫。
在创业中,杨长太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没知识、没文化就没有办法继续发展。”在哥哥的影响下,他开始在光山电大学习,并利用所学知识办起了家庭农场,建起了5个草莓大棚,经营起苗木花卉、绿色水稻、茶叶及水产养殖等产业。2020年春节前夕,他的家庭农场销售额已达8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5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电大学习,让我这个贫困户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杨长太说。
招生83万余人,毕业53万余人,始于2004年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全国各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像杨长太这样“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竺鹏评价说,“一村一”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农民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形成惠及全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公平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撑了现代农业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减贫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了改善农村民生的步伐。
对破解“谁建设乡村”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指出,“一村一”对破解“谁建设乡村”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从哪里来?一个靠政策吸引人才到乡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另外一个就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国家开放大学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
从批发水果转变为“互联网+”营销,从盲目种植到按需定制,从传统农业升级到智慧农场……20多年来,在“一村一”的支持下,浙江省高级农艺师马剑法走出了一条新型职业农民的康庄大道。
2008年,马剑法第一次在国家开放大学开启大专学习。在设施栽培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中,他意识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方法和传统市场批发模式,将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于是,他当即决定卖掉原来承包的比较偏僻的70亩土地,在与上海交界的地方租了15亩土地,建起葡萄采摘园,并利用电子商务、朋友圈分享、网络直播提高农场知名度。“互联网+”让农产品飞到千家万户,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采摘园每年的游客量超过5万人次,品种也从单一的葡萄发展到了桃子、火龙果、桑葚、樱桃等30多个品种。
“国开大的5年是我人生两个转折点的关键5年。这里不但可以提供给我们再学习的机会,还能使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如今,马剑法作为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三兴村党委书记,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葡萄村支书”、田野里的“副教授”。他像打理果园般“打理”村庄,“只要心里对乡土、对乡亲有最热切的牵挂,像种葡萄一样,踏踏实实地去播种、锄地、施肥,修枝,就一定能摸索出一条最适合三兴村发展的路子,让村子枝繁叶茂,让村民收获一个沉甸甸的秋天。”
(柴如瑾)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