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近期多地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尽量不返乡。春节不能回家,可能会使人产生一些如焦虑、失落、孤独、愤怒等负面情绪。该如何有效调节呢?
察觉自己情绪,找到应对方法
1.失落感:春节是一个相聚的传统节日,当我们无法与家人团聚时,可能会感到失落。此时不妨自我开解,等疫情过去,在春节之外也可寻找机会与家人相聚。此外,也可通过网络通信等方式与家人联系,用视频聊天或会议软件等形式“千里共婵娟”;还可以给家人写一封家书,记下此刻期盼团聚的心情,把遗憾变成另一种美好。
2.孤独感:一个人在异乡过年,容易产生孤独感。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不回乡过年,是为了防止疫情传播,这种克制与防备是出于对家人和家乡的爱和保护。今年肯定有也不少同学、同事和好友一样无法回家过年,不妨约两三好友一起过年,也是一份特殊的经历。
3.愤怒和焦虑:疫情的反复和不能回家过年的事实,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愤怒和焦虑,此时当我们察觉到自己情绪时,可以选择适当运动。科学研究发现,运动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促进调节焦虑或压力相关脑区的功能、升高大脑活性物质水平(如多巴胺等)、抗炎症作用、降低个体对焦虑的敏感性等方面,改善焦虑抑郁。运动还可以改善情绪,适度运动能将自己从无休止的思虑与担心中解脱出来,让自己更有能量。
此外,还可使用深呼吸——即腹式呼吸,也叫“正念呼吸”。保持站立、端坐或平卧姿势,进行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察觉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将注意力进行转移,专注自身,让情绪稳定下来。多做正念呼吸,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提高专注力。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假期失眠
春节假期长,突然放松下来,容易作息不规律,一些情绪也可能导致失眠。只有适度放松才是假期最好的休息。
避免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假期无须早起工作学习,很容易在床上躺很久,导致睡眠不规律。通过避免在床上度过“非睡眠时间”,有意识建立床和睡眠之间的联系,使“作”与“息”有明确界限,有效规律睡眠,进而增强体质。
避免睡前进食兴奋性饮食,如茶、咖啡、奶茶等。许多茶饮料含咖啡因,容易使神经兴奋,造成失眠。睡前6小时内应避免进食相关饮食,避免“食源性”失眠。此外,春节饮酒风气较浓,饮酒助眠也不可取,饮酒不但不能助眠,长期饮酒还易形成酒精依赖,造成多脏器损害。
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国家在抗疫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医务人员抗疫的辛苦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返乡也是在为疫情做出贡献时,会很大程度上提高个人成就感,用升华的方式对抗孤独感和不能回家产生的焦虑抑郁。我们选择不回家过年,也是给家乡和家人送去了安全与保障。过年回不了家,吾心安处就是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邢佳)
昨天(15日),2019年“北京榜样·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十二届,先后报道数百位“社区人”。
2021-08-085月12至13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团省(市)委共同主办,四地省(市)青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四地省级团刊杂志社(报社)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长三角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2021-08-08“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
2021-08-08不管社会如何风雅时尚,总是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的人最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契约精神”,而“这人不靠谱”往往指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算数,承诺了却不兑现的家伙。
2021-08-08“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1-08-08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021-08-08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记者从清华大学处了解到,此次共发现95座墓葬。
2021-08-085月25日,“有爱不再孤单” 2019年度慈善助孤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报告厅举行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