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疫情防控期间,如何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记者了解到,全市首堂垃圾分类网课已正式上线。海淀区城市管理委联手区教委推出的“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线上教育系列课程”已陆续登陆“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中小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在家学习垃圾分类课程。
垃圾分类网课计划推出《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四分法》和《跟我一起做》三节课程。“让孩子们学完三节课,就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知道具体怎么分类,自己真正会分、能分对。”海淀区城市管理委工作人员范大勇告诉记者。
其中,第一课《垃圾分类的意义》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主要通过视频、动画,对比随意扔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生动地引出垃圾分类的意义,触动孩子们进行深入分析思考。
第二课,由老师通过视频介绍垃圾分类“四分法”,特别重点解析生活中常见、易分错的垃圾。
考虑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特别将第三课《跟我一起做》设计成真人版室内家庭情景剧的形式,来生动展现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正确垃圾分类。“现在疫情期间,学生们都‘宅’在家,那么我们就通过还原学生一天的居家生活,来再现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垃圾分类。比如,早晨吃早餐,包装食品的塑料袋,就要和吃剩下的食物分开投放,剩余食物投放到厨余垃圾桶中,而塑料袋则要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范大勇介绍说,一边看垃圾分类情景剧,一边居家模仿,比单纯传授知识的效果要更好。
记者注意到,4月2日,垃圾分类网课已推出第一课,9日将推出第二课,而第三课正在录制的过程中,预计16日将上传到资源平台,供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每节课的时长基本控制在10分钟以内。
除了垃圾分类网课之外,海淀区城市管理委还会陆续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片、歌谣等系列作品,上传到资源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今后还计划将这些作品上传到更多公共视频平台,供普通市民学习。
在收看网课的同时,海淀区鼓励学校结合各自不同的实际,推出有特色的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优秀作品征集,鼓励学生通过制作生活垃圾分类手抄报,向家庭成员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家庭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制作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小发明、小制作,为开学回归校园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鼓励中小学生拿起纸笔记录自己对“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垃圾对生活的影响”的认识,撰写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等。(记者 张楠)
泰晤士高等教育机构(THE)当天发布2020年度新兴经济体大学排行榜,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533所院校上榜
2021-08-08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出台“抗疫情、促就业十条”,积极推进网络就业指导服务,全力以赴守护毕业生生命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2021-08-08服务全国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教育部会同工信部于2月17日正式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2021-08-082019下半年全国英语四六级成绩2月21日10点开启查询!!
2021-08-082月20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针对该省普通高中线上教学发布十条建议
2021-08-08为满足全国高校对高品质在线教学平台的迫切需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国际著名视频会议服务商ZOOM合作,日前推出了支撑高校在线教学科研的ZOOM视频会议平台和服务并且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不限时长。
2021-08-08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学生次仁措姆过得不同寻常。
2021-08-08最近,一系列义务辅导战“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的线上家教活动,让不少大学生志愿者有了抗击疫情的着力点。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