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流行、不良网络游戏和周边文化产品渗透到校园、因沉迷网络游戏引发家庭冲突屡见不鲜……日前,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不少委员呼吁加速净化网络环境,完善“青少年模式”。(见1月25日《新京报》)
“丧文化”是指青年群体中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目前,“00后”中学生是“丧文化”的主要受众。“悲伤蛙”“葛优躺”等表情包,更是十分流行。
时下,互联网成了年轻人情绪的宣泄口,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压力、本领恐慌等状态,都会借网络去释放。
“丧文化”的出现,特别是青少年成为其主要受众,着实让人忧虑。“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奋斗理念,事关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正因此,在青少年中强化“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理念和价值观,无疑十分重要。
事实上,青年人只有朝气蓬勃,有理想、有力量,勇于吃苦奋斗,正视人生苦痛,坦然面对各种压力,才可能远离各种颓废状态,成为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
抵制“丧文化”对青年的侵蚀,理当从净化网络环境开始。对充斥恐怖、暴力、血腥的网游,“丧文化”主题的表情包、文章、视频等,都需要从源头上阻隔,完善“青少年模式”和举报奖惩措施,建立网络不良信息预警机制等,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清朗向上的网络文化空间。
当然,网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实中,无论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应正视个别青年失去目标、陷入颓废泥沼甚至麻木生存的状态,对其全方位“施以援手”,比如,追溯青少年“丧”的心态根源,扭转“物质富足而精神空虚”的失衡状态;再如,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鼓励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社交活动,积极融入同学群体、融入社会,学会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此外,还要帮助他们在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引领自己日常的行为。
抵制“丧文化”,要多给年轻人一些“铠甲”、一些力量。
泰晤士高等教育机构(THE)当天发布2020年度新兴经济体大学排行榜,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533所院校上榜
2021-08-08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出台“抗疫情、促就业十条”,积极推进网络就业指导服务,全力以赴守护毕业生生命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2021-08-08服务全国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教育部会同工信部于2月17日正式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2021-08-082019下半年全国英语四六级成绩2月21日10点开启查询!!
2021-08-082月20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针对该省普通高中线上教学发布十条建议
2021-08-08为满足全国高校对高品质在线教学平台的迫切需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国际著名视频会议服务商ZOOM合作,日前推出了支撑高校在线教学科研的ZOOM视频会议平台和服务并且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不限时长。
2021-08-08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学生次仁措姆过得不同寻常。
2021-08-08最近,一系列义务辅导战“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的线上家教活动,让不少大学生志愿者有了抗击疫情的着力点。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