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郝静秋)近日,南开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师生作品展在二主楼正式展出,献礼南开大学百年华诞。本次展览免费向市民开放,将持续至4月中旬。
此次展出的100余件作品,全部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门课程的老师和同学们,包括掐丝珐琅、泥塑、面塑、麦秸画、空竹、剪纸、刻瓷等类型,融合了中国传统韵味与南开元素。例如在剪纸作品展区,不仅可以看到京剧、大熊猫、荷花、古风人物等经典图案,还有如老校长张伯苓像、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像等充满南开情结的作品。除此之外,在刻瓷艺术展区,有刻瓷教师花费近三个月时间精心錾刻的周恩来总理像;现场的展出标语文字不是印刷品,而是学生的掐丝珐琅作品,每一个字都是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展览还展示了近两年来曾授课的国内知名专家和本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
“展览的作品很丰富,展现的技艺很全面,先人的智慧、精美的非遗制作技艺让人惊叹不已。”在现场参观的经济学院学生白天瑜说。
来自中国台湾的张纹瑄是这门课程的学生之一,“这是在我们那里上不到的课,老师和同学们的作品都很出色,很高兴自己身在其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程于2016年-2017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课程。目前开设的“非遗公选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生活态度、创造智慧分为开物、乐心、养正、修治等四个单元进行表达。打破地域界限,汇集了技艺、音乐、节令、礼仪中的剪纸、年画、蓝染、瓷、古琴、法鼓、四时节令与传统医药、传统武术、茶道、花道、古书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修复、古钟表修复等代表性项目。从历史、社会、文化、技术、传播等多元的角度,让学生们树立民族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其艺术兴趣和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力,还能更加深刻了解认真、执着、刻苦的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有崇敬之心,体会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认知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使命以及对未来国家发展巨大的推动潜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程牵头人、文学院副教授何洪禄说。
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程自2017年正式开课以来,受到南开学生的广泛欢迎,许多学生专程“蹭课”旁听。同时,该课堂还向社会开放,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市民可通过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微信平台进行约课。
正是各大高校放寒假的时候,很多同学为火车票抢票取票忙碌,然而这两天,中科大校长却妥妥火了一把
2021-08-08杭州一高校在2018年11月成立了一个学生校团,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
2021-08-08交上最后一门考试试卷,张红雯刚刚返回座位,辅导员便走进了考场,发放一学期一次的评教考核单
2021-08-08在空缺了4届之后,奖金高达100万元的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特等奖今年终于“有主”了。
2021-08-08眼下,中央美院的艺考正在火热进行
2021-08-081.复试分数线将于3月初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请密切留意。之前请勿电话咨询,谢谢理解。 2.我校不寄发书面成绩通知单,考生可在网上自行打印。如果需要加盖红章的成绩
2021-08-08今年寒假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1-08-082019年,在学校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