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两次,在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会议室内,就会传来十几位思政老师对教学内容上相互碰撞的“争论”声。他们通过这样的集体“背课”,将思政课难点重点进行梳理。让它们不再是枯燥的条条框框,而变成“穷游”的故事,变成人生的经历,变成同学们喜爱的内容。
魅力教师
将“穷游”经历纳入思政教育
4月10日,记者在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见到了31岁的刘倩,长相甜美又时尚的她一改平日里女博士的形象。她被学生评选为2018年重庆大学最受欢迎的10名老师之一。
刘倩告诉记者,之所以同学们都喜欢她,可能源于她平日里古灵精怪的性格,可以与同学打成一片。“对待学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刘倩说,每一堂课,她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最好的一切呈现在课堂上。
刘倩老师的课很特别,她的教学资料基本都是她自己收集而来的。这些一手资料哪里来,她表示都是她“穷游”来的。原来从2015年入职以来,每年的寒暑假刘倩就变身成一名“背包客”,前往许多国家旅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一手资料,带回她的课堂。
“我曾花一整个月的时间‘穷游’老挝、越南,两个国家九个城市,也曾花一整个月的时间‘穷游’马来西亚、柬埔寨,两个国家七个城市……”刘倩说,她喜欢在课堂上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讲给学生们听,并将收集的旅途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呈现给学生。
刘倩表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结合课程内容说点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对学生的启发远比照搬教材更好。
头脑风暴
十几位思政老师的集体“绝招”
记者了解到,在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像刘倩这样“接地气”的思政老师还有很多,大家每天都在探讨,如何上好高校的思政课。去年,已有00后开始进入高校学习,如何教育新时代的学生,思政老师得有“绝招”。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铁岩教授告诉记者,之所以要定期将老师们聚集起来一起参与思政课的“备课”,是因为如今的大学生对思政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最大效率的提高思政老师的教学效率,集体“备课”成为所有思政老师工作中的常态。
4月10日下午2点半,记者在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楼会议室看到,十几位思政老师坐在一起,轮流分享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的“头脑风暴”。
而这样的集体“备课”模式早在2017年9月就开始了。仅这学期开学以来,已经是第五次。有思政老师告诉记者,除了一个月两次的定期“备课”,平日里,在老师们的QQ群、微信群里也会不定期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
“社会信息多元化的今天,集体力量会更完善更全面,老师之间也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肖铁岩表示,这样的“备课”方式不仅最大限度的提高老师教学的效率,还能更好的将思政教育形成共识,形成系统。
上游新闻记者 付迪西
正是各大高校放寒假的时候,很多同学为火车票抢票取票忙碌,然而这两天,中科大校长却妥妥火了一把
2021-08-08杭州一高校在2018年11月成立了一个学生校团,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
2021-08-08交上最后一门考试试卷,张红雯刚刚返回座位,辅导员便走进了考场,发放一学期一次的评教考核单
2021-08-08在空缺了4届之后,奖金高达100万元的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特等奖今年终于“有主”了。
2021-08-08眼下,中央美院的艺考正在火热进行
2021-08-081.复试分数线将于3月初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请密切留意。之前请勿电话咨询,谢谢理解。 2.我校不寄发书面成绩通知单,考生可在网上自行打印。如果需要加盖红章的成绩
2021-08-08今年寒假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1-08-082019年,在学校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