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据某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1.4%。在考研大军中,有些人坦言自己是“逃避式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进入社会。
考研理由千百条,逃避无疑是最差那一条。
一个人为什么要考研?粗略梳理,依动机论,无非有几种:最纯粹的动机,就是利他主义,立志为国家科技、文化事业做贡献。最大众化的动机,就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教育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提高个人能力,一是改变社会地位。投射到现实里,一般而言,学历越高,收入越高,自我实现的机会越大,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因此,人们总是倾向于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最消极的动机,便是逃避现实,不敢面对就业、不能适应社会,于是选择考研,继续待在校园,拖几年再说。3种动机中,最后一种最有害,最不可取。
“逃避式考研”能否提升你的个人能力,值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考研成功不过是获得了一张“入场券”,能否学到真知识、掌握真功夫,还得靠个人修为,别人替代不了。为逃避现实而考研,醉翁之意不在酒,能否用心读书、读到真书?用这种心态对待学习,就算能顺利毕业,那文凭有多少含金量?
“逃避式考研”能否给你更好的人生前景,恐怕也是一个未知数。逃避并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一次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选择逃避,第二次、第三次面临时怎么办?总不能逃避一生吧。因为想逃避一种生活,而陷入了另一种无可逃避的生活之中,这是很多“逃避式考研”者的一种真实状态,这种感觉并不好。当逃避成为人生态度之后,更加有害。
现实而言,就算在大学多待几年,学历有了提升,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未必有翻天覆地的改观。学历,更多时候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当你成天在朋友圈晒研究生“幸福时光”的时候,那些本科毕业即就业的同学已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奋斗中、收获中,发展得顺利的,3年已有一定的成就,而你可能还是“零起点”、职场“小白”,起点已经大不相同了。
考研本来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大好事,如果真心喜欢读书、一心想搞学术研究的话。但为了逃避现实而考研就没有什么意义。(练洪洋)
正是各大高校放寒假的时候,很多同学为火车票抢票取票忙碌,然而这两天,中科大校长却妥妥火了一把
2021-08-08杭州一高校在2018年11月成立了一个学生校团,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
2021-08-08交上最后一门考试试卷,张红雯刚刚返回座位,辅导员便走进了考场,发放一学期一次的评教考核单
2021-08-08在空缺了4届之后,奖金高达100万元的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特等奖今年终于“有主”了。
2021-08-08眼下,中央美院的艺考正在火热进行
2021-08-081.复试分数线将于3月初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请密切留意。之前请勿电话咨询,谢谢理解。 2.我校不寄发书面成绩通知单,考生可在网上自行打印。如果需要加盖红章的成绩
2021-08-08今年寒假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1-08-082019年,在学校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