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隐形资助”学生,在资助公平和学生尊严之间找到了平衡,既充满人性,又精准高效。
“亲爱的同学,你好!学校通过分析餐厅一卡通消费数据,结合你在学校的综合表现,近期为你发放隐形资助720元……”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些学生收到了一条短信,饭卡里还凭空多出720元钱,这让同学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原来,这些钱是学校对贫困学生“偷偷的资助”。据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自主开发的大数据平台,分析了学生2018年在学校刷一卡通的数据,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进行资助。按照每天6元的补助标准,一学期720元餐补,悄悄打进了一些学生的饭卡。
利用大数据“隐形资助”学生,不仅可以解决一些贫困学生生活上的压力,又可以维护他们的尊严。这与高校中传统的资助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在资助公平和学生尊严之间找到了平衡,既充满人性,又精准高效。也因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这个举动,在舆论场引发广泛好评。
此前,按照一些高校的规定,贫困生在申请资助时,不仅要提交资助申请书,还要开具各种材料证明,流程繁琐、效率低下不说,还可能滋生造假。基于此,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精准分配资金名额,明确重点受助学生,这其中就包括“采用隐性的方式,避免大张旗鼓地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偷偷”给学生饭卡打钱的方式,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落地。
显然,食堂消费数据不会撒谎,利用大数据鉴别贫困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贫困生的资助公平。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学生日常的消费情况,再辅助以严谨的评判标准,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学生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块钱等筛选标准,就可以大概勾画出学生们的经济情况。这与传统的提交材料证明等方式相比,更具有精准度,打破了原先资助资源“按比例”“一刀切”的分配模式。
或许正是因为大数据“隐形资助”的优势和特点,不少大学其实均已经悄悄地告别传统的资助方式: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类似,中国矿业大学依托学生校园一卡通消费大数据对学生进行“隐性”资助,在今年6月份被报道后,被网友纷纷点赞;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数年前已经利用大数据“隐形资助”贫困学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
如今,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智慧资助,技术上已不难实现,且一些高校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那么其他高校也不妨借助这个契机,利用大数据“隐形”资助,让学生们更有尊严且更公平地享受学校的这份关怀。当然,有必要提醒的是,高校在推行大数据隐形资助的同时,也要健全监督手段,防止一些学生利用“人卡分离”造假。如此,方能让大数据隐形资助的善意初衷抵达真正的贫困生。
正是各大高校放寒假的时候,很多同学为火车票抢票取票忙碌,然而这两天,中科大校长却妥妥火了一把
2021-08-08杭州一高校在2018年11月成立了一个学生校团,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
2021-08-08交上最后一门考试试卷,张红雯刚刚返回座位,辅导员便走进了考场,发放一学期一次的评教考核单
2021-08-08在空缺了4届之后,奖金高达100万元的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特等奖今年终于“有主”了。
2021-08-08眼下,中央美院的艺考正在火热进行
2021-08-081.复试分数线将于3月初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请密切留意。之前请勿电话咨询,谢谢理解。 2.我校不寄发书面成绩通知单,考生可在网上自行打印。如果需要加盖红章的成绩
2021-08-08今年寒假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1-08-082019年,在学校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