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的自由
学术论文主要是业内学者会阅读,往往是曲高和寡的,很难吸引社会读者。为什么一篇没有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会引起社会关注?这可能是同央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关,因此哪怕只是一篇工作论文,也会让人们将其同央行的未来政策倾向联系在一起。
这篇论文最早在今年3月26日在线发表,4月14日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今年第2号工作论文。工作论文即进行中的研究,意味着是新鲜出炉而没有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学术研究,所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按论文表述,该文经过了匿名审稿,因此在学术水准上是经得起考察的。
四位作者均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陈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经济调查;徐瑞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唐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养老保障改革;高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但是他们在文中也强调,“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文责自负”。与此同时,论文在声明中也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发表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以利于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为了鼓励学术创新,就要让学术争鸣,为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并包容和自己观点不同的研究。因此,从推进学术交流而言,我们不应过分苛责作者们的判断。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作者们的判断是有证据基础的,那么也应容许不同声音的存在。
这篇论文对文科生的评价之所以会引起争议,同作者的武断判断和过度阐发有关。综览全文,论文引起争议的只是其最后一个观点,且该观点同前文的分析关联不大,也没有参考文献或数据来源加以支撑。对作者的一小点错误或不当观点就揪住不放,既可能抹煞了论文其他更大部分的观点,也不利于学术自由探讨。
昨天,浙江大学发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2019年,全国共90所试点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
2021-08-08北大、清华近日先后公布各自的顶级自招计划。
2021-08-08教育部提示,进入4月份,各类高考信息将在本月密集发布,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
2021-08-08昨天,市教委发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2022年前陆续落地,力争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显著提升。
2021-08-08经教育部批准,今年新增3所香港高等学校可以在北京等地试点招生,包括香港恒生大学、东华学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至此在内地招生的港校增加到了15所
2021-08-08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至2021年期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2021-08-08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人数同比上升近一成。
2021-08-08为什么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及其他科目?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利用文化与数学的逻辑联系,开启微信公众号,讲述数学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很快在网络上就火了。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