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同问题有着悠久的理论渊源,从德尔斐神庙“认识你自己”到主体性哲学的兴起,再到现代哲学对自身意识的探询,如何处理主体与作为客体的自我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思想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自我认同的危机能否解决,苏州大学曹永国教授的新著《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正是从生存论层面探讨大学教师的自我认同。他守望大学的边界,揭示出大学教师的真实生活状况,尝试给予相应的精神引领,展示了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和发展阶梯,为解决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危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探索。
《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从自我认同遮蔽与异化的现实表象出发,揭示出无意义感是当代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深层精神危机,最终形成无归属感、孤独的生存状态。作者梳理出三种自我认同的模式:古典“实在性”的自我认同、近代理性主体的自我认同、当代多元流变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关键在于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只有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自我才得以融入所遭遇到的世界,奠定自我意识,造就自我认同的现实性。
学术研究是大学教师重要的生活实践。很多大学教师确实有志于学术,而从事这份职业。但在当前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学术研究越来越趋向专门化、技术化和世俗化。研究工作缺乏求真意识,研究伦理被忽视,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盲从和外在导向状态。他们需要得到观念和行为上的指导,重建学术认同。剖析学术研究的历史演进,是为了帮助大学教师理解历史上伟大学术研究者的特征和观念。研究首先是一种自我关怀,研究活动是寻求绝对真理的崇高行为。追求真知的研究意味着精神性的自我照看,具体意指以超越的精神来明确自我意识,进行自我品德提升。
教学是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很多大学教师热爱课堂、热爱学生。教学工作是他们自我价值实现和存在意义彰显的舞台。但在当前的制度情境中,教学处境堪忧。大学教学的现实图景体现在青年教师被迫上课、应用性课程挤压人文课程、教学关系演化成消费关系等,作者将之归因为教育关系的遮蔽,突出地表现为教师存在的沉沦。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追溯去树立理想教学的范例,并选取“Pedagogue”(教育者)、“洞穴隐喻”和“Paideia”(派迪亚,即人文教育)三个经典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理想的教学始终是伦理的善行,体现着对知识的渴求,技巧和方法都居于从属地位。与此同时,这三个经典形象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意指都需要进行现代转型,当代大学教师的教学需要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以追求卓越启蒙学生的人格生成,形成相应的批判性思维。
大学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教学、科研工作包含着理想信念的坚守,代表着大学教师对自我超越性的追求。社会服务工作则相对模糊,但直接关乎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现实性。该书细数了赫钦斯、阿德勒、克拉克·克尔等人的观点,指出大学教师服务社会的两种形式——用理性启蒙学生追求真理、用学术研究推动科学发展,就此提出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阶梯,即从技术型自我,到交往型自我,再到精神性自我。总之,它带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力图对大学教师自我认同问题提供理性思考和行动建议,这在当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作者:李孔文
正是各大高校放寒假的时候,很多同学为火车票抢票取票忙碌,然而这两天,中科大校长却妥妥火了一把
2021-08-08杭州一高校在2018年11月成立了一个学生校团,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
2021-08-08交上最后一门考试试卷,张红雯刚刚返回座位,辅导员便走进了考场,发放一学期一次的评教考核单
2021-08-08在空缺了4届之后,奖金高达100万元的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特等奖今年终于“有主”了。
2021-08-08眼下,中央美院的艺考正在火热进行
2021-08-081.复试分数线将于3月初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请密切留意。之前请勿电话咨询,谢谢理解。 2.我校不寄发书面成绩通知单,考生可在网上自行打印。如果需要加盖红章的成绩
2021-08-08今年寒假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1-08-082019年,在学校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