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防控疫情和春耕备耕成为农业生产的两大主题。扬州大学充分发挥农业领域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农科教结合”的传统特色,组织了由院士领衔,耕作、兽医、蔬菜种植、特种养殖、农业机械等12个涉农学科的专家、教授、博硕士生“集团出击”,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为春耕备耕提供科学、精准的指导和服务。
院士领衔“云端”指导
“农场养的蛋鸡接连死亡,拜请专家帮助诊断!”
“别急,请告知死亡时间、主要症状、饲养状态等具体细节。”“我们初步诊断为笼养鸡猝死,建议减少饲料量,调节钙磷比例,增加维生素。”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带领科研团队,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工具详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蛋鸡综合试验站的雏鸡孵化、苗鸡和鸡蛋销售情况及蛋鸡疫病防控效果,为淮安梁健永禽业有限公司、溧阳总禽保种站等近80家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加快生产复产。
除了院士团队外,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水禽、肉鸡、生猪、奶牛等研究领域的14名专家,主动与江苏白羽肉鸡主产区宿迁市宿豫区农业农村局、江苏京海禽业集团等对接,指导农户和企业加大对圈舍、场地等重点区域的消毒频次,杜绝疫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解增教授团队通过“农技耘”平台给蔬菜种植大户及农民提出生产建议。
“科技大餐”送到田间地头
近一个月以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文善,与农业农村部工作组其他专家一起,在江苏小麦主产区的田间地头辗转,查看小麦长势、土壤墒情,指导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
“目前,不少地区小麦苗情不平衡性突出,同时存在草害、渍害、纹枯病等威胁。虽然疫情防控可能会对农事补救有所影响,但只要大家加强田间管理,一定能把耽误的农时抢回来!”郭文善说。
正值春耕关键时节,扬州大学党员博硕士生团队也主动加入到各自家乡所在的春耕生产中,开展实地调研、解疑答惑、技术帮扶等。
“对农科学子而言,青春就该接地气,课堂就该设在田头。只有‘走出去’,真正体验广阔农村,服务广大农民,用自己的所学、所能让农民增收、助农民致富,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说。
“农技微课”键对键指导生产
“目前农场大麦已拔节,已按您的指导意见看天施肥。现在部分田块有渍害,如何补救请指导!”不久前,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许如根收到了江苏滨海农场李经理的咨询,还有其农场近期田间长势的照片和视频。接到信息后,许如根立刻仔细查看照片和视频里的田间情况,并进行诊断开方。
作为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主持人,疫情期间,许如根着手整理汇编了通俗易懂的疫情防控大麦生产管理技术专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江苏大麦春季生产管理对策和建议》《青稞防渍生产技术》等技术指导资料,并通过微信、QQ、短信等方式推送给江苏省内10个大型农场,服务面积8万余亩。
而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李良俊制作了“莲藕绿色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芡实新品种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等微课,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对全国农户开放。
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孙成明科研团队,在疫情期间开发了一款名为“智农小助手”的无接触式作物智能栽培管理软件。“目前软件已有农田环境监测、病虫草害识别、苗情考察以及基于‘云数据’的智能决策数个功能板块,试用版已经通过网络邀请仪征、睢宁、金坛等江苏多个地区农业从业者试用,很快便能投入市场,服务农民。”软件研发成员之一、扬州大学教师刘涛说。
董鲁皖龙 通讯员 吴锡平
正是各大高校放寒假的时候,很多同学为火车票抢票取票忙碌,然而这两天,中科大校长却妥妥火了一把
2021-08-08杭州一高校在2018年11月成立了一个学生校团,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
2021-08-08交上最后一门考试试卷,张红雯刚刚返回座位,辅导员便走进了考场,发放一学期一次的评教考核单
2021-08-08在空缺了4届之后,奖金高达100万元的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特等奖今年终于“有主”了。
2021-08-08眼下,中央美院的艺考正在火热进行
2021-08-081.复试分数线将于3月初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请密切留意。之前请勿电话咨询,谢谢理解。 2.我校不寄发书面成绩通知单,考生可在网上自行打印。如果需要加盖红章的成绩
2021-08-08今年寒假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1-08-082019年,在学校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