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火了,也再次将是否应该取消研究生论文要求的讨论推向高潮。但他也坦言,不卡论文数量并非放松毕业要求;相反,意味着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并与拿到学位证挂钩,是当前国内不少高校的“硬规定”。尽管多数学子靠“勤恳码字”都能如期达标,但被此绊住的也有不少。压力之下,五花八门的变通技巧潜滋暗长。有人花重金请人捉刀代笔,有人想着法儿挂靠导师课题……到头来,论文数量上来了,“水分”随之而涨,“论文代写”生意火爆,部分期刊“恃宠而骄”。如此种种,加剧了学术浮躁与不端之风,更有违研究生教育的初心。
“研究生”难过“论文关”,也折射出学术水平到底如何评价的深层次问题。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结晶,论文数量以及期刊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科研能力,但因此“一刀切”就有些跑偏了。究其根本,科研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光,很难以严格期限框定具体产出。更何况,不同专业性质不一、研究方法各异,尤其是基础学科,侧重理论性、产出周期长,要求三到五年必须“结果”,实在勉为其难。而论文数量多,也并不意味着学术水平高。此前就有抽样调查显示,在校研究生发表的论文中,“博采众长”类多、“原创探索”型少。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研究生教育核心就在“研究”二字,价值也在“创新”二字,如何优化学术评价、强化“研究性”,是科研“提质”的必需,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近年来,为强化教育质量评价,国家有关部门频频出招。顶层设计上,国务院专门印发《方案》,明确要求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现象;实践操作中,教育部严把出口,定期抽检毕业论文(设计),倒逼学生潜心治学。当然,评价系统破旧立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地各校真正迈开步伐,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含金量”。
近日,中科大26岁特任教授攻克世界难题的消息刷屏,“硬核”二字铺天盖地,有网友动情留言:“希望‘学术大牛’在本土研究生系统中更多涌现”。据统计,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已突破300万大关,只有不断优化评价系统,强化质量导向,才能为更多“学术大牛”创造生长的土壤。(雨馨)
正是各大高校放寒假的时候,很多同学为火车票抢票取票忙碌,然而这两天,中科大校长却妥妥火了一把
2021-08-08杭州一高校在2018年11月成立了一个学生校团,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
2021-08-08交上最后一门考试试卷,张红雯刚刚返回座位,辅导员便走进了考场,发放一学期一次的评教考核单
2021-08-08在空缺了4届之后,奖金高达100万元的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特等奖今年终于“有主”了。
2021-08-08眼下,中央美院的艺考正在火热进行
2021-08-081.复试分数线将于3月初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请密切留意。之前请勿电话咨询,谢谢理解。 2.我校不寄发书面成绩通知单,考生可在网上自行打印。如果需要加盖红章的成绩
2021-08-08今年寒假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1-08-082019年,在学校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