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策略——林秋寒

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幼儿还不能把音乐活动当作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他们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去从事音乐活动,对幼儿而言,音乐就是一种游戏,幼儿只有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音乐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

音乐教育的方法应尽量游戏化,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玩音乐,与音乐做游戏,只是一种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方法,当音乐活动能像游戏一样,对幼儿充满诱惑时,幼儿就感到了快乐。

幼儿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幼儿对音乐的体验,它是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一些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同时通过幼儿身临其境的参与活动,使幼儿成为音乐中的一份子,强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因此,音乐游戏的灵魂是音乐,音乐游戏只是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离不开幼儿对音乐的倾听,作为音乐游戏的组织者,我们应该尽力让幼儿倾听音乐。

一、巧用游戏道具,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耐心。

好奇和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年龄越小越是如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好玩的,新颖的道具,进一步激发他们倾听音乐的兴趣,以培养幼儿倾听的耐心。

如在欣赏活动《采茶扑蝶》中,师为扮演采茶的姑娘提供扑蝶的网兜,及头巾,篮子等,为扮演蝴蝶的幼儿提供蝴蝶的头饰,有了这些道具后,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更高了,为了能表演好自己所扮演的采茶女和蝴蝶,他们更加认真地听辨音乐中的强弱变化,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真正做到“玩中有学,学中有玩”。

值得一提的是,在音乐游戏中,道具并非越多越好,特别是对于注意力易分散的幼儿,师提供给他们的道具必须做到少而精,让道具真正的为幼儿的音乐游戏服务,发挥道具的实效性。

二、在敲敲打打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新《纲要》明确指出,兴趣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主观前提,是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也是幼儿打击乐器演奏得意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器就能适合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掌握有规律打节拍的幼儿来说是他们获得成功和满足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选择一些简短的,幼儿熟悉的歌曲,乐曲给幼儿,供他们随乐演奏。

1、创设音乐活动氛围

音乐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大自然的声音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教师可引导幼儿聆听大自然奇妙的声音,感知,体验生活中的节奏,如钟表——滴答滴答,上楼——咚咚咚,汽车喇叭——滴滴滴滴,通过布置“家庭作业”,引导幼儿注意感受在家及上学路上听到什么声音,感觉到什么节奏,并鼓励幼儿来园后大胆尽情的表现。幼儿对于这样的“家庭作业”十分感兴趣,来园后迫不及待地互相交流自己的所听所闻,并惟妙惟肖地进行模仿,再现。

2 :体验日常生活中的节奏

以一个作品为主线开展的节奏活动虽然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掌握节奏,但不能充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也不易建立节奏与生活,节奏与语言,节奏与运动等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区域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感知节奏,将节奏活动融合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在“音乐角”中创设“快乐的娃娃家”的情景,为幼儿提供不同质地,不同规格的锅,碗,盆,桶,杯子,筷子等家庭用品,让幼儿敲一敲,打一打,并鼓励幼儿在“幼儿园演奏会”尝试用这些乐器进行伴奏,体验演奏的乐趣。又如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感知拍球,跳绳等活动的节奏、韵律,尝试在音乐伴奏下完成这些活动。

3、用身体来表达节奏

人的肢体动作十分丰富,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韵律,运用肢体动作表达各种节奏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增强节奏的感受与体验。如可以启发幼儿运用拍手,跺脚,晃动身体等肢体动作,还可以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排队,走路等环节引导幼儿有节奏地齐步走或边走边拍手,经常玩一些肢体动作有关的小游戏。在认识拍子时,可以让他们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学习解放军走路,认识三拍子时,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学跳集体舞,转圆圈等。

三、为孩子创设赏心悦目的音乐视觉环境,给孩子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歌曲《郊游》活动中,课前,我用心去布置活动室,将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成蓝天,白云的内容,有花,有草,有树,有草地。当开始活动时,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环境,随着游戏《郊游》那欢快的前奏响起,孩子们就主动结伴,想象着出去游玩的情景,用轻快的蹦跳步,快速的进退步等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起来,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将幼儿身心带劲音乐的殿堂,心情激动,活动氛围一下子就高了高潮。

1、音乐活动中视觉环境的统一。

教师应创设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环境,富有情境的音乐活动更有感染力,能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如歌曲《兔子和狼》中扮演狼的小朋友和扮演兔子的小朋友在对望,扮演狼的小朋友要装出很可爱的想和兔子交朋友,拌兔子的小朋友非常的机灵,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摇摇头,摆摆手,说不可能和你当朋友。。。。。。活动结束后,把头饰等材料投放到区域中,继续他们的游戏。不管是在区域中还是在活动中,师都应该注重对音乐环境的创设,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体验,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和表现音乐。

2、区域中操作材料要一致

在区域中,对投入的音乐材料如:节奏卡,乐器,磁带,图谱等,不管在音乐活动或区域中,可以成为幼儿探索的物品,因此,教师要提供相符的操作材料,更好的为幼儿感受,体验,表现音乐服务。

3、形成听觉环境的融合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幼儿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音乐区和音乐货哦的那个是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基础阵地,如音乐区投入印尼歌曲《木瓜恰恰恰》,让他们听着音乐,有的摇头,有的耸肩,有的甩手,不听地随着音乐舞蹈,让幼儿在音乐中欣赏印尼歌曲,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欣赏能力。

四、提升游戏知道技巧,增强幼儿倾听音乐的能力

1、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倾听音乐,听有收获,任何音乐都是由各种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音色,音高,力度。旋律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师要引领他们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倾听音乐的重点,从而听有所向,听有所获,自然而然地养成专心倾听音乐的习惯。

2、让幼儿闭眼倾听音乐,自由想象,进入音乐意境。不同的人听同一首音乐,感受会有所不同,在初次欣赏音乐时,师可提示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倾听,从内心感受音乐,鼓励幼儿在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大胆地对音乐的情感,情绪做出自己的判断是有限的音乐拓展到无限的想象中,调动幼儿自主倾听的积极性,尊重了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个性极强的艺术,每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美感都有独特的领略,音乐不应寻求统一答案,我们应鼓励和培养幼儿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视点,鼓励幼儿用富有个性的独特方式表达对音乐,对生活的感受,引导幼儿用童心感悟和表现音乐。

作者:林秋寒 单位:莆田市秀屿区埭头后亭小学附设园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xx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35-8xxx274

Copyright © 2021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96KaiFa源码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