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统一考试顺利结束,接下来,考生和家长还有一场十分重要的考试,就是填报志愿。
我国各省现在都实行公布成绩之后知分、知线、知位填报志愿,这不是说要等到知道分数后才考虑志愿填报,而需要在公布高考成绩之前,就了解高考政策、了解目标学校和专业,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
从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的情况看,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很多考生对志愿填报并不关心,认为这是家长的事,自己就忙于参加同学聚会,或者外出游玩“犒劳”自己。二是有的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志愿填报时,盲目从众,不愿意仔细研读高考政策,结果填报志愿失误,甚至遭遇招生诈骗。
填好高考志愿,首先需要学生自己多操心,因为这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志愿。其次,家长和考生需要全面了解高考政策和高校录取规则,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今年高考前,教育部专门发布预警,提醒家长注意识别关于高考的五大类谣言,其中之一是针对志愿填报的谣言。有人利用家长觉得志愿填报很头疼的心理,打出“大数据”填报的幌子,说是掌握了内部消息和相关大数据信息,只要交钱,就能帮你精准填报志愿,而事实上所有用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数据都是公开的,任何机构不可能掌握没有公开的内部消息。
当然,有的家长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们所需要的“内部消息”,不是各校往年的录取数据,而是今年高校的录取数据。高校今年的录取数据要在高考录取结束后才公开,但有些家长急切想知道自己孩子报考的目标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会是多少,有的机构就投家长所好,称能精准预测这所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
一所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要看学生填报志愿的走向情况,而学生填报志愿的依据是参考该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具体分数和排名),因此填报志愿都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志愿填报的风险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定位不准、院校(专业)志愿没有梯度、不服从专业调剂被退档等风险。考生和家长只要研读志愿填报政策,对这些情况应该是清楚的。
当前高考志愿填报阶段存在的问题,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如果有生涯规划教育,那么在高中求学期间,很多学生就已经了解高考录取政策,也初步有了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目标,而不应该在高考之后,而且在填报志愿时,不考虑兴趣、能力,主要按分数来填报。
在一些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学校已经开始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因为在高考科目调整为3+3科目组合后,学生在选科时,就要有初步的学校和专业目标,要根据目标学校、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选择科目。还有一些学生和家长只是从如何获得更高分数的角度来选科,而没有结合未来大学、专业选择选科,并认为那是高考之后的事。在没有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
高考志愿填报不仅关系到能否被大学录取,更关系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因此填报志愿必须坚持兴趣原则、实力原则、政策原则和长远原则“四结合”。要做好这些,不能只由家长给考生填志愿,也不能全权委托专家填,而需要考生结合自身兴趣,充分分析自我,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最终填好真正属于自己的志愿。
昨天,浙江大学发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2019年,全国共90所试点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
2021-08-08北大、清华近日先后公布各自的顶级自招计划。
2021-08-08教育部提示,进入4月份,各类高考信息将在本月密集发布,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
2021-08-08昨天,市教委发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2022年前陆续落地,力争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显著提升。
2021-08-08经教育部批准,今年新增3所香港高等学校可以在北京等地试点招生,包括香港恒生大学、东华学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至此在内地招生的港校增加到了15所
2021-08-08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至2021年期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2021-08-08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人数同比上升近一成。
2021-08-08为什么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及其他科目?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利用文化与数学的逻辑联系,开启微信公众号,讲述数学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很快在网络上就火了。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