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的填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如果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不够“走心”,或者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填报志愿?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5名参加过高考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认为考生报志愿时应找准自身定位,62.0%的受访者认为充分了解志愿填报要求很重要。
受访者中,00后占10.1%,90后占34.9%,80后占41.3%,70后占10.2%,60后占2.7%。
“我报志愿时,我爸提供了很多帮助。”李航(化名)是今年河北省的高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父亲给他搜集了理想学校近5年的录取分数、一分一档表、专业排名等信息。李航觉得,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寻求专业的咨询非常有必要,“我一个同学填报的志愿就不太合理,他第一志愿录取分和他的成绩有比较大的差距,可以冲一冲。但我觉得他二、三志愿的往年录取分也比较高,而且没有拉开档次。如果前三档都没有录取,可能只能走第四档,会浪费许多分”。
“这几年有很多大数据辅助志愿填报的工具,也有不少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考生得仔细甄别。”北京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刘冉(化名)觉得,借助大数据等工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录取情况,从而合理地填报志愿,但是如果没有得到专业靠谱的志愿填报咨询,有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有的学校有一些联合办学项目,但其实条件限制较多,或者教学比较‘水’,就得多了解才能知道”。
调查显示,45.3%的受访者寻求过志愿填报指导机构或专家的帮助。
浙江某高校社会学专业学生施薇(化名)发现,有不少专业名称相近,但学习内容有差别。“比如,社会学、社会工作就是名称比较相近的两个专业,但差别还是挺大的,社会学理论性更强,社会工作应用性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地了解专业信息”。
李航觉得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更好地填报志愿,同时也要适当参考父母、老师的建议。
71.8%的受访者认为考生报志愿时应找准自身定位,根据自身优劣合理评估;62.0%的受访者建议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了解志愿填报要求;59.9%的受访者建议明确专业方向,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专业;56.6%的受访者建议收集高校信息,判断录取难度。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某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内容等,会出现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这个时候听取一些专业建议就很重要。然后就是要尊重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认为,报考志愿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定位非常重要。然后就是批次策略,要“有冲、有保、有攻、有守”,同批志愿之间的“冲保”结构也需要注意,在理性计算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风险态度安排。此外,要注意错位竞争,即寻找自己与他人之间有意义的差异,“报志愿方面有一个误区是唯分数论,认为分数越高的学校就好。如果能找到有关学校的全方位排名和考生分数的排行榜,就可以选择一些在学校质量排行榜上相对较高而在分数榜上相对较低的学校”。
中国青年报 孙山 黄硕
昨天,浙江大学发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2019年,全国共90所试点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
2021-08-08北大、清华近日先后公布各自的顶级自招计划。
2021-08-08教育部提示,进入4月份,各类高考信息将在本月密集发布,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
2021-08-08昨天,市教委发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2022年前陆续落地,力争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显著提升。
2021-08-08经教育部批准,今年新增3所香港高等学校可以在北京等地试点招生,包括香港恒生大学、东华学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至此在内地招生的港校增加到了15所
2021-08-08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至2021年期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2021-08-08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人数同比上升近一成。
2021-08-08为什么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及其他科目?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利用文化与数学的逻辑联系,开启微信公众号,讲述数学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很快在网络上就火了。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