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有理由担心,其后果将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两极分化的现状。
超级中学争抢清北生,为何让人不安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发布2020届毕业生拟聘名单。20个录取者中,有19人毕业自北大、清华,另外1人来自北师大,全部都是硕士以上学历。
北大、清华等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流向超级中学、重点中学,已不是个别现象。稍早前,深圳中学公布2019年拟聘用的28名应届毕业生名单中,有10人来自北大,5人来自清华,28人中有24人为硕士,4人为博士。同样是一份华丽的名单。
看到名单后,有人说自己留下了“卑微的眼泪”,有人称这份名单“优秀得让我瑟瑟发抖”,还有人表示就该“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可见人们对这件事意见不一,心情复杂。
确实,这事情不能简单说好或者不好。从择业角度来讲,无论是211、985毕业生,还是“双非”院校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就业单位,无可厚非。
是去考公务员,还是进入央企国企,或者创业单干,都是个人自由选择。且不论这些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学历是否与目前从事的专业相称,能够选择去教育一线教书,本身不该是什么坏事。
从这些重点中学、超级中学的角度来看,争抢优质师资也符合其办学逻辑。
就如今的现实而言,升学率已经是判断一所学校好坏最重要的标准,而一所学校每年有多少学生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又是判断一所学校升学率含金量的最重要指标。
中学追求升学率,一方面是从生源上“掐尖”,另一方面就是从师资力量上下工夫,其竞争演变结果,出现争抢清北毕业生资源也就不足为奇。在他们看来,也许名牌大学毕业生就意味着优质师资力量。
但是,这样的“强强联手”,何以会让人感到“瑟瑟发抖”?
原因就在于,这些学校本身就已经足够强大,既拥有雄厚财力,又在招生中占尽优势,师资力量本来也已经非常强大,这样一直强势发展下去,人们有理由担心,其后果将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两极分化的现状。
在此强调,我没有批评这些北大、清华毕业生的意思,甚至对深圳这些学校的做法也没有强烈反感,他们都是基于当下现实而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但从社会整体利益来讲,特别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对这种资源配置与教育竞争方式,不能不深感担忧。
如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否则就不需要制定专门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招生政策),而在城市里,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前几所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也在拉大。如何遏制教育分化趋势,提高教育公平程度,是摆在当前的极其严峻的问题。
昨天,浙江大学发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2019年,全国共90所试点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
2021-08-08北大、清华近日先后公布各自的顶级自招计划。
2021-08-08教育部提示,进入4月份,各类高考信息将在本月密集发布,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
2021-08-08昨天,市教委发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2022年前陆续落地,力争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显著提升。
2021-08-08经教育部批准,今年新增3所香港高等学校可以在北京等地试点招生,包括香港恒生大学、东华学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至此在内地招生的港校增加到了15所
2021-08-08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至2021年期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2021-08-08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人数同比上升近一成。
2021-08-08为什么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及其他科目?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利用文化与数学的逻辑联系,开启微信公众号,讲述数学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很快在网络上就火了。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