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招季即将进入填报志愿的重要阶段,学生和家长都希望所选学校和专业能够和自己的分数匹配,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这时候填报技巧和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学生可能在志愿填报时遇到的小问题,并给予大家一些建议。
这些问题大家容易犯
1.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从众心理最终导致竞争加剧。由于对学校和专业的不了解,学生会在报考时过于盲目,报考专业受到周围同学影响,一方面加大竞争,一方面会错失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2.担心自己服从专业调剂后会吃亏。很多学生在填写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会有这样的顾虑,如果自己被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3.家长和学生的意愿相左。在填报的时候,很多家长希望替孩子做决定,以自己的视角为孩子做最好的安排,而对于成年后的学生来说,会有抵触心理,有时家长的选择不是学生想要的。
4.学生和家长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考后填报加上平行志愿,所以没有任何风险。但平行志愿有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被退档的理由主要是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不服从调剂,单科成绩过低,不满足专业对部分单科的要求。
这些问题你该考虑到
1.在填报之前,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科兴趣和能力做一个基本评估,对未来职业取向有一个基本了解,然后再搜集学科专业和学校的信息,对自己、学校、专业做出基本的判断,这是填报成功的首要条件。
2.学校填报时要拉开梯度,基本秉承着冲、稳、保、垫的原则,合理组织志愿,以提高每个志愿的有效性。
3.专业选择冷热结合,专业没有好坏,只有冷热的差异,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冷热结合对考生更加有利。
4.对待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应统筹考虑。服从专业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其他专业,甚至是自己未考虑专业录取的可能性。不服从专业调剂,可能出现虽然够了提档线,但不够专业录取线,而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5.要仔细看学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报志愿的重要资料。
6.把志愿填报的决定权归还给孩子。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定位应是参谋,最终的志愿决定权应还给孩子。
7.不可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报志愿。尤其北京今年面临新高考,并且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在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考生可以关注近几年录取情况,关注分数线和批次线差值,分数线对应考生“位次”来作判断。
作者:赵文静(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班主任、一级教师)
昨天,浙江大学发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2019年,全国共90所试点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
2021-08-08北大、清华近日先后公布各自的顶级自招计划。
2021-08-08教育部提示,进入4月份,各类高考信息将在本月密集发布,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
2021-08-08昨天,市教委发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2022年前陆续落地,力争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显著提升。
2021-08-08经教育部批准,今年新增3所香港高等学校可以在北京等地试点招生,包括香港恒生大学、东华学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至此在内地招生的港校增加到了15所
2021-08-08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至2021年期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2021-08-08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人数同比上升近一成。
2021-08-08为什么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及其他科目?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利用文化与数学的逻辑联系,开启微信公众号,讲述数学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很快在网络上就火了。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