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2019高考就要拉开大幕了。
考试之前,考生该做什么?是继续深陷题海还是彻底放松,是大吃大喝还是油米不进,是倒头大睡还是彻夜难眠?如何让孩子在考试中,把自己十几年的知识积累好好发挥出来,是每位家长都需要面对的考验。如何让自己通过几天的考试,写好人生这第一张答卷,充分地展示自我,是每个考生都必须面对的考验。面对考验自然压力倍增,本期,我们约请心理学专家、一线教师,并结合“高考过来人”的备考技巧,为考生和家长备一份“安神剂”,在最后关头,将高考这一步走稳走好。
过度的压力会扰乱人的生理机制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压力,犹如蔚蓝天空中的一朵“乌云”,给一碧如洗的美丽长空添上了另一道煞人“风景”。同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形形色色、不期而至的压力,也给原本泾渭分明、按部就班的生活画上了色彩斑斓的“一笔”。何谓压力,压力是指人们在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过程中,当环境的需求和自身的应对能力不匹配时,所感受到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毫无疑问,适度的压力能转化成动力,而过度的压力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这种影响通常表现在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等方面,如情绪上的焦虑、注意上的分散、行为上的冲动以及生理上的紊乱。
过度的压力会扰乱人的生理机制进而引发心理行为问题。从身心交互的观点看,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生理机能异常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有关人类疾病的统计发现,其中身心疾病所占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压力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较大的影响。过度的压力会损耗人们的心理资源进而催生心理行为问题。在压力状态下,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负荷。因此,人们需要全力调动机体内各种能量或资源来加以应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即人们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存在一定的阈限。严重而持久的压力会让人们产生持续的心理紧张,对心理资源造成严重的损耗,如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最终导致心理疾患,如严重的焦虑、抑郁,乃至出现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
积极情绪对消极心态有着很好的保护和缓解作用
虽然日常生活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来减轻压力事件的影响或化压力为动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利用压力创造更加精彩的生活。一般而言,做好压力应对和心理调适,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可以从生理上加以调节。压力反应一定会在生理上留下印记,在所有生理系统中,只有肌肉系统是可以有意识控制的。因此,人们可以尝试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动,以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而失调的心理功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体方法包括:自我暗示法、身体放松法和深度呼吸法等。第二,可以从认知上加以调节。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认为,压力事件只是引发消极情绪和行为后果的间接原因,更为直接的原因则是个体头脑中的非理性信念。这种非理性信念具有绝对化(如这次考试我必须考好)、概括化(如考试都考不好,还能干点什么)和糟糕化(如果考不好,一切就都完了)三个特点。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对压力事件如考试的不合理认知,进而改变消极后果。第三,可以从情绪上加以调节。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够降低个体心理疾病的易感性,使个体更好地应对负性或压力事件。一方面,积极情绪能够有效保护压力事件中的个体,减少事件引起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对于经历了严重负性事件的个体,积极情绪作为保护因素能够降低精神病症出现的可能性。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消极心态就有着很好的保护和缓解作用。例如,对于一个行走在茫茫戈壁滩的探险者来说,“我只有一瓶水”和“我还有一瓶水”是完全不同的效果。第四,可以从人际关系上加以调节。诸多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产生源于负面感受的累积效应。成长的路上多坎坷,当人们遇到压力和困惑时,可以找几个愿意去聆听且能给出意见的人,将心中的想法告诉他们以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排解压力带来的负面体验。
破解压力困境是顺利完成高考的关键
再过两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对此,许多学校、家长和孩子正处于“临战”前的重重压力之下而不知所措。实际上,正确的应对方法是破解上述压力困境,取得高考胜利。
于学校而言,首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有助于减轻学生压力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可以转移学生注意力,缓解考试压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考试自我效能感。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供专门的心理教师和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抗逆力和耐挫力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合适的契机。最后,要提供考前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面向所有学生,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高考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缓和或减少即将来临的高考压力。
于家长而言,首先,应给孩子不断传递合理的期望。有些父母逼迫孩子只能就读重点大学或重点专业,考试只能考好,不允许考差,这些观念不但要摒弃,而且不可把自己的压力情绪无端传递给孩子。其次,要与孩子多沟通。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和临考状态,帮助孩子稳定情绪,稳定心态,维持积极向上的态势,并尽可能提供健康的情绪表达机会,理解并尊重孩子;为孩子传授应对压力的经验,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压力,克服心理障碍。最后,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有条件的家长可为孩子提供高考前健康和营养的食谱,以供孩子选择。
于考生而言,首先,应正确认识高考压力,既要看到压力的必然性,也要看到考试压力的双重性。要对造成考试压力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弄清楚压力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两者共同起作用的,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和解决压力。其次,可以提高对考试的控制感。例如记录最近几天所做的事,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选择优先要处理的事情;分析自己想做的事情,区分哪些是对高考有促进作用的,哪些是可以暂时不做的;详细说明自己的专业期望和需要,分析它们的现实性和确定性。这些均有助于加强对高考的控制感,减轻高考压力。
总之,有压力必有弹力,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面临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多种多样压力时,只要我们有清晰的科学认知,有良好的心态准备,有正确的应对方法,有必胜的信念支撑,就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最终驱散压力那朵“乌云”,还人们一片蔚蓝天空。
(作者:俞国良,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原题为《破解压力困境从容走好高考这一步》
昨天,浙江大学发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2019年,全国共90所试点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
2021-08-08北大、清华近日先后公布各自的顶级自招计划。
2021-08-08教育部提示,进入4月份,各类高考信息将在本月密集发布,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
2021-08-08昨天,市教委发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2022年前陆续落地,力争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显著提升。
2021-08-08经教育部批准,今年新增3所香港高等学校可以在北京等地试点招生,包括香港恒生大学、东华学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至此在内地招生的港校增加到了15所
2021-08-08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至2021年期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2021-08-08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人数同比上升近一成。
2021-08-08为什么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及其他科目?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利用文化与数学的逻辑联系,开启微信公众号,讲述数学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很快在网络上就火了。
2021-08-08